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也谈大学生的劳动者角色定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 15:43 南方日报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学生应定位为普通劳动者,认为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这需要广大毕业生尤其是家长更新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在正确判断形势的前提下适度选择,以多种方式努力实现广泛就业。

  大学生就业难不是今天才有的话题,似乎从大学扩招以后,这个话题便不曾中断过
,而且随着每年六七月份毕业时间的来临,愈发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但是否越是就业难,就越说明大学生的“普通劳动者”身份呢?

  这就要来看究竟是从国家就业战略上还是从大学生个人心态上来定位这一身份了。

  从比重来看,大学生在中国劳动力中所占比重虽然在逐年上升,但也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约5%左右,我们的这个比例不仅远逊于英美等发达国家,就是对比近邻印度也是不如的。何以我们竟面临看起来如此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呢?

  实际上,大学生的就业难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就业难,社会不是不需要大学生,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迫切需要高学历人才进入,但是大学生宁愿在都市里尴尬挣扎,也不愿意到西部和农村奋斗青春。问题在于一些大学生和家长仍然对在大都市工作抱有太多向往,宁愿成为大都市的“普通劳动者”,也不愿意到中西部地区去尝试当“精英人才”。据调查,大学生就业中近70%的人选择的就业地点都是沿海大城市,而对中西部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大学生并不关注。放着精英不当,偏要在竞争白热化的大都市和东部发达地区争食,他们看重的是什么?不思考这一问题,一味地要求大学生放平心态,自然是没有太多用处的。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是盲目行为者,他们在就业问题上的抉择大多也是出于经济理性的计算。

  都市尤其是大都市意味着更多的机会,而这种机会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由于国家政策的不同而带来的,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都市的资源配置日趋完善,市场环境不断改善,相对于中西部经济后进地区而言,显然吸引力更为强大。这个时候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使得后进地区变得对大学生更有吸引力,而不是仅仅批评大学生的心态。

  对于中西部而言,即使有“西部大开发”和“

中部崛起”这样的国家宏观战略,但具体到个体的中西部城市而言,也许个别地方政治生态的落后尤其是计划管理思维残存,导致市场因素发育不足。要害就在于计划管理模式是埋没人才而不是让人才迅速脱颖而出的机制。如果不改革政治生态,不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度,不迅速发育公开、平等、公正的市场环境,大学生如何敢来当“精英”呢?

  大学生毕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劳动者,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还没有奢侈到让大学生都来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地步。要吸引大学生到中西部去工作,光靠精神鼓励是不够的,根据国际经验,越是在相对贫困地区从事同等工作的劳动者,其所得报酬越高。所以,国家不妨考虑出台新的中西部就业优惠政策,辅之以中西部的管理体制改革,大学生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发展潜力更大的地方呢?

  国家人才分布的矛盾,说到底是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是多年来的历史形成的,一时也难以解决,但是这不妨碍中西部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关键就是要建立新的人才激励机制,使得人才是靠个人能力而不是靠关系、权术等要素获得发展潜力。如果发达地区的“普通劳动者们”能够通过经济理性计算,发现中西部对于个人发展更有好处,那当下的大学生就业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