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神秘化的中国机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 06:30 第一财经日报 | |||||||||
吴慧 不久前,参加了JP摩根在中国举办的2006年度中国论坛,主题是“不再神秘的中国”(Demystifying China)。此前,每每听持有多少亿美元的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天天都在排队进入中国A股云云,一进会场,场面的丰满形象并非虚言。
演讲台上,一扇巨大的中国式红色大门半掩,上面装饰着金色门钉和JP摩根的金色LOGO。台下,黑压压清一色的外国朋友,都在聚精会神地听台上一个老外讲中国的八卦和生肖。这是一场讨论怎样对中国的中产阶层营销的演讲,从慈禧、VIP卡风行等,来分析中国新兴购买主力的消费偏好,在屏幕上演示的PPT当中,不断穿插着中国的电影、广告以及网络歌曲等,煞是热闹。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老外是智威汤逊广告公司(J.Walter Thompson)中国区CEO,中文名字叫唐锐涛。我从他“八卦”两字的发音判断,他中文很好。 会后,坐我旁边的女士友善地问我:“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她是新加坡投行的分析师,名字叫媚。我想了想,告诉她,演讲人很了解中国,但毕竟还是个外国人。媚很详细地问我,在北京,每月多少薪水就可以称作中产阶层,而每个月拿五六千的OL(officelady,白领)怎么能够购买一只LV的手袋? 我没有立即回答媚的问题。在我看来,更清晰的中国比不再神秘的中国更贴切。论坛的议题从中国的3G、能源、REITs(房地产信托基金)和城市化进程,再到QFII、金融机构开放等无所不包,当然,关键词只有一个,即在中国的赚钱机会。 媚在游览了经典的紫禁城和长城之后,她电话告诉我,她要去沃尔玛。不用问,我知道,她是要现场考察中国的购买力。她相信,不久后,北京就会有英文的专业财经日报,“外国人都来投资中国了,我们需要时刻关注中国的财经新闻。”(作者为本报北京分社记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