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以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 05:09 东方早报

  早报特约评论员 邓聿文

  “国六条”的出台,使房地产成了宏观调控的焦点。但是,对房地产的调控若要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要有一个对其市场形势的清醒判断。如果形势估计错了,所采取的调控措施就有可能南辕北辙,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在各种对房地产市场的判断中,基本的问题是市场过剩了,还是市场有效需求不足。

  国家发改委在今年年初曾公布了若干产能过剩行业的名单,意在控制这些行业的投资规模,地产行业就位列其中。而多数开发商的看法则显然相反,认为房地产不存在投资过热现象,房价大幅上涨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因为假如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应该是下跌而不是上涨。其实,这正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吊诡之处,也是此番宏观调控的难点所在。

  事实上,

房地产市场的一系列统计数据显示其的确存在投资过热。尽管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比上年同期降低了53个百分点,但同比仍然增长202%,更重要的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非常高,2005年,这一数字达到178%,为15759亿元。也就是说,中国全社会的投资中,每10块钱中就有近2块钱投入了房地产行业。

  房地产行业产能过剩,超过了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有效需求,会带来房屋积压、土地闲置和资金沉淀等诸多问题。不仅如此,房地产过热还影响了钢铁、水泥等与其高度相关的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另外,由于房地产开发从资金角度讲是一个资金运作的过程,其产能过剩反映到资金面,就是房地产行业吸纳资金的过剩,从而形成所谓的房地产“泡沫”。这对银行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因为在我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依赖于金融的强力支持。据估计,中国大小开发商这几年投入到房地产的资金中,有61%的钱是银行提供的贷款。这无疑将导致金融机构对单一产业发放贷款集中度过大的风险,进而影响金融和经济的稳定。

  现在的问题是,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过热和产能过剩是如何产生的?从近几年的市场行情来看,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行业利润率趋于下降,高利润率的投资领域较少。而

房价的快速上涨,为一些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利润丰厚的领域。再加上过度宽松的货币环境,从而导致包括国际热钱在内的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业。比如,摩根士丹利进军中国房地产的步伐就一直在加快,到去年底,该公司在中国房地产的投资总额已达30亿美元左右。

  因此,要解决房地产投资过热和产能过剩问题,一是要多方面开拓能够产生高回报的投资渠道,二是要减小货币流动性。从前者来说,目前复苏的股市是吸纳房地产剩余资金的一个好出口。从后者而言,提高银行利率,包括存款和贷款利率,紧缩房地产信贷额,提高购房首付款比例等货币金融政策,是一个可行之选。

  另一方面,住房过剩反映的也是与其相关的供地过多、用地结构性失衡,所以促进未开发土地的开发和再利用,以及适量增加低价位住宅用地供应,应成为房地产用地调控的当务之急。因为土地开发周期的存在,土地开发面积的减少或增加将直接影响到供给,政府可及时把握土地市场行情、土地利用状况和结构,通过调控土地供应量和种类来稳定地价,平衡用地结构。此外,还可通过设计合理、严密的

房地产税收制度,比如征收土地闲置税、土地增值税、土地保有税等,提高土地投机的成本,以调节土地供给、盘活存量。

  总之,从产能角度看,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调控房地产。事实上,自2004年以来,中央通过把住“土地和信贷两道闸门”,减少新批地块、提高房地产开发商的自有资金、控制信贷投向等,对房地产开发过热行为进行了抑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商品房开发和完成开发的面积。只要地方政府和各部门认真执行中央有关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措施,是能够将虚高的房价降下来的。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