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谁在制造国企改制神话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1日 17:29 民主与法制时报

  曾经创造了举国闻名的“深圳速度”的深物业正遭逢一场收购风波。近三年来,深物业年均净利润超过8300万元,其实际总资产近45亿元,净资产20多亿元。然而,收购方——来自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卓见投资有限公司仅出资约5.6亿元。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制造了一起“国企改制神话”。(2006年5月15日《民主与法制时报》)

  □毕舸

  整个收购过程,尽管员工反对,独立董事表示异议,部分并购程序被“省略”,但收购程序依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显然,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强大势力,正在突破市场规律、企业员工众意以及独立董事合法行使权利等一系列“壁垒”,有望顺利达到其预先设计的目的——以远远低于正常市场交易价格的标的,以“小虾吃大鱼”的姿态,上演又一幕“国企改制神话”。

  纵观整个深物业被收购事件,可以说,它并不鲜见,在中国的大地上,每天不知有多少大大小小的国有企业,无论它尚处于经营良好状态,还是亏损度日时期,都无一例外地卷入了被收购、被吞并的大浪之中。通常,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对国有企业进行收购;通常,会出现以较低的收购价格获得一个庞大的企业。

  但是,这么多年国有企业的改制,或者说被私有化、国际化,真正的成功案例究竟有多少?我所指的成功,当然不仅是收购一方的欢喜,他们能够以低廉价格获得那么多国有企业的有形与无形资产,而学费一般都由政府补贴或者直接是民众承担。而国企员工、普通民众乃至整个社会,是否从中获得了社会整体福利的上升、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以及一大批在此基础上诞生的优秀企业?到目前,我们都无法获得一个理性的数据基础。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一个名字——郎咸平,作为杀入

中国经济学界的一只鲇鱼,他毫不隐晦地指出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揭破了某些经济学家为国企改革制造的歌舞升平之风。国有企业对员工缺乏一种责任交代。员工没有话语权,甚至连司法权都没有,当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发生种种侵犯员工权益现象时,员工们既无法得到合理补偿,也没有机会、没有途径去控告那些违法操作者。

  任何看似纷繁复杂的国企改制问题,归根结底是权力均衡问题。在深物业被收购事件中,深物业员工已经指出了那么多违反市场交易程序的现象,独立董事从专家角度分析深物业被收购事件的市场逻辑悖论,但常识与质疑并没有给深物业被收购事件带来任何影响,主导深物业被收购事件的有关人士与收购方可以毫无顾忌地继续交易,无非是因为深物业员工和独立董事的权利主体地位被虚置。当一个多方博奕的重要参与者谈判权利被搁置一旁,任何对他们最不利的决议都可以堂而皇之地出炉。

  如何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道理其实很浅显,首先要还权于国有企业员工,以及一切相关利益人士,而不能由几个国企领导或者其他市里领导暗箱操作;其次是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职业经理人机制也好,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民事与刑事诉讼机制也好,都是一个责任细化到人的法治目标。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