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市场对伯南克权杖不设防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0日 14:21 财经时报

  程实

  基于凯恩斯理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逻辑上虽然无懈可击,但却有着非常容易被忽视的时间问题

  亚马逊平原上的一只蝴蝶轻轻扇动了翅膀,数小时后密西西比河流域便遭遇了龙卷风
侵袭,这两种现象的前后而至是否仅仅是一种无关痛痒的自然巧合?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芝在1960年给出了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否定答案。

  从这以后,“蝴蝶效应”走出气象学范畴,为整个世界思考错综复杂的相关性问题,提供了一个深刻而有趣的新视窗。

  而解破新近出现的美联储加息“悖论”,同样可以借用洛伦芝的哲学智慧。

  同步的背离

  2006年5月10日,美联储连续第16次加息,将美国基本利率调升至5%,达到五年来最高。

  令人吃惊的是,伯南克上任后加息的“梅开二度”,并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紧缩作用,反而在国际商品期货市场掀起了一股匪夷所思的飙升狂潮。

  5月1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期金再创728美元/盎司的25年来新高,伦敦金属交易所三个月期铜、期锌、期铝分别创新高8800美元/吨、4000美元/吨、3308美元/吨,而纽约商业交易所的原油期货则突破73美元/桶关口。

  美国货币政策和国际商品期价的背道而驰,引发了市场的无限遐想:美联储加息与商品期价狂飚的前后而至,是否只是毫无关联的时间巧合?

  “蝴蝶效应”理念告诉我们,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深刻洞察两者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种种渠道。

  从经济学视角考察,美国货币政策走向对国际商品市场走势的影响,主要分化为实体和金融、直接和间接、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

  无关的同步

  一方面,美国货币政策走向通过“凯恩斯渠道”,在较长时间内对国际商品市场产生着间接影响。

  伯南克的利率权杖,对全球货币走向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风向标作用。美联储引导的全球性加息浪潮,对世界经济增长有着真实的紧缩性影响。

  通过提升利率,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需求受到抑制,在投资收益基本保持平稳的情况下,投资规模增长将会趋于温和,甚至出现下降,并直接削弱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

  经济复苏势头的平缓,进而会减少基础商品的需求,迫使国际商品期价以下降方式趋向均衡。这条基于凯恩斯理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逻辑上虽然无懈可击,但却有着非常容易被忽视的时间问题。

  作为一条影响实体经济的渠道,微观经济主体对加息政策的适应不可能是瞬时的。实际上,在大费周章地调整经济活动之前,微观经济主体还需要一段时间感知和理解货币政策的变化。

  这种信息不对称引致的时间差异,直接带来了货币政策“时滞”,也就是说,在加息政策出台一段时间之后,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才会姗姗来迟。遵循这条思路,美联储加息与商品期价狂飚的纷至沓来,看上去更像是互不相关的独立事件,不过这还不是分析的全部。

  不是不报 时候未到

  另一方面,美国货币政策走向通过“行为金融渠道”,在较短时间内对国际商品市场产生着直接影响。

  国际商品市场的各种期价不仅受到实体经济的影响,也受到金融衍生品市场内预期和心理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行为金融学理论意味着,只要市场中绝大多数人相信或者预期期价将上涨,市场走势在短期内就会以“预期自我实现”的方式演化。

  那么,新近的美国货币政策怎样影响了市场预期呢?

  对于市场而言,美联储会议后的言辞显然比加息本身更为耐人寻味。在5月10日的会后公告中,万众瞩目的伯南克悄然流露出对控制通胀的信心不足,“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将来进一步加息可能仍然是必要的”。

  与其3月28日发表的声明相比,美联储在措辞中增加了“仍然”一词。这意味着,一度被认为即将终结的加息长跑可能还将继续,因为美联储没有十足把握能仅仅依靠5%的“中性利率”来抵抗通货膨胀的袭击。

  美联储对国际货币局势万分谨慎中的忧心,自然不会逃过市场敏锐的目光。在人心惶惶的悲观氛围影响下,国际商品市场无奈进入“不设防”状态,各种期价骤然失控。

  透过这条金融渠道,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和国际商品市场异动之间的紧密联系悄然浮现。国际商品市场期货价格的未来走势也能基本得以窥见。

  随着金融市场内悲观氛围的逐渐淡去,随着货币紧缩真实效应长期内的逐渐彰显,国际商品市场回归理性还是指日可待的。只是在暗礁四伏的国际背景下,不知道何时何地另一些毫不引人注目的蝴蝶将会优雅地扇动翅膀。

  (作者为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博士)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