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生:外汇兑换一小步 货币制度改革一大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0日 03:06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文/王跃生 五一节前不久,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了一系列外汇管理改革的新举措:放宽贸易项目和服务项目下某些外汇管制政策,如放松企业开立外汇帐户管理和额度控制,放宽服务贸易售付汇的审批,允许银行和基金公司代客境外理财,批准保险资金投资境外证券市场等。与此同时,国家还放宽了居民个人用汇审批方式和额度限制:个人不需说明用途,只需提供
上述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特别是居民个人换汇的放宽,实际上是一次重要的制度变革: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普通百姓随时可以将手中的人民币兑换成美元持有或投资,人民币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可以“自由兑换”了。这对于长期以来由于本币不可兑换而一直有着“外汇崇拜症”的普通中国百姓而言,无疑具有重大意义。至于这些措施对于缓慢前行的人民币货币制度和汇率制度改革的意义,对于整个国家金融体系和经济的意义,更是不言而喻的。 不过,此举推出后,并未引起大的波动,甚至没有引起太多关注。 然而,从国家经济运行和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角度看,这些举措是应当重视的。如果再考虑到近来推出的其他有关外汇管理的措施,特别是企业境外投资用汇问题的逐步解决,困扰我们多年的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其结局似乎已呼之欲出,整个资本项目开放和汇率改革问题,也已经找到了路径。这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形成,对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将发挥重要作用。如今所做的,虽然还只是局部措施,小步起舞,但外汇兑换一小步,却是货币制度改革一大步。 一个国家从传统体制走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货币金融制度的改革,从不可兑换的货币最终成为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必要的活动空间和发展条件,同时按照货币汇率信号的引导找到自己在国际经济中的位置。市场经济要求向货币自由兑换转变,这一点各国概莫能外。但是,在如何进行传统货币制度改革并实现货币可自由兑换的方式上,各国的做法则大相径庭。以20世纪后期开始经济转轨的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而言,多数国家采取了与激进市场化改革相配套的激进货币改革方案,一夜之间宣布本国货币可与主要国际硬通货自由兑换。在转轨初期经济秩序混乱、生产严重滑坡、财政金融不稳的情况下,这种痛快淋漓看似彻底的改革措施,却未能起到积极效果,反而造成本币巨幅贬值、外汇奇货可居、国际收支逆差,甚至外币将本币逐出流通领域并取而代之等不良后果。经过多年的混乱和多次币制改革后,可自由兑换的新货币制度才随着经济的稳定得以稳定下来。 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也经历了这些国家的过程,虽然中国的过程是在政府控制下主动进行的,也比俄罗斯和东欧转轨国家平稳得多。我们还清楚地记得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官方规定的1.5:1一直贬值到黑市的10:1和官方的8.7:1。当时,外汇奇缺,炙手可热,机构和个人都竭力囤积外汇,国家也把增加外汇收入、改善国际收支作为第一要务。正是由于对这种经历的记忆,同时也由于其他国家转轨的经验和金融危机的教训,中国选择了缓步推进、渐进改革的道路。 原则上,货币的可自由兑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从微观上说,一国货币可自由兑换将为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大大拓宽发展空间,节约交易成本。从宏观上看,货币可兑换以及与此相伴而生的汇率浮动则使一国经济的竞争力、效率得到真实反映,有利于确定自己在国际经济中的合理位置,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产业的调整和转移等等。举例来说,都说中国是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假定真的是中心,那么中国是否应当充当这个中心?这取决于比较利益和效率状况。而对此的准确衡量离不开汇率浮动和人民币真实价值。当然,货币自由兑换不是目的本身,不能为自由兑换而自由兑换。货币自由兑换的进程,如果对经济和金融稳定、对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增长产生严重不利影响,当然要服从于实体经济的大局。由此来看,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货币金融领域的谨慎政策不失为一种正确的选择。但是,过犹不及。不分时机盲目开放和时机成熟仍一味延宕都不是明智的选择。从人民币可自由兑换需要的条件而言,应当说正在逐渐成熟。以国际经验来看,货币可否自由兑换,货币自由兑换后汇率能否维持稳定,会否发生金融动荡甚至危机,主要不是金融市场决定的,而是经济基本面决定的:经济增长、产业效率和国际竞争力、进出口与国际收支、外汇储备情况等等。在这些方面,中国经济早已今非昔比,更超越了转轨国家实现货币自由兑换时的环境和条件。当前人民币汇率高估、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经济成长迅速,这些条件的共存又使目前成为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有利时机。使我们不必担心自由兑换导致的外汇过度流失,和汇率过度波动。当然,这个时机不是转瞬即逝的,但也不会永久存在。因此,在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方面,稳妥的同时也要利用有利时机积极推进,其中当然也包括对银行体系和金融监管能力这些最薄弱环节的改革,以为货币自由兑换创造更充分的条件。说句纯粹个人的见解,以目前的趋势发展,在3-5年内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并非是不现实的。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