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营者说真话是个大问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 07:27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本报评论员 郭振清 时下一些经营者的欺诈行为已不仅仅停留于缺斤少两、以次充好了,在一些经营者看来,“不坑蒙拐骗就发不了财”,“诚实守信根本就赚不了钱”。坑和骗成为一些人做生意的一种“常态”,不坑人、不骗人反倒是一种“例外”
据5月13日的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口服精油是近来化妆品市场的热门货,据称是从纯植物中提炼,具有调节身体各种功能的神奇功效,而玛格丽娜口服精油是其中的“知名品牌”。然而,记者经调查发现,这种价格昂贵且在全国热卖的口服精油竟然是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产品质量合格证书的“三无产品”! 面对这样的典型案例,自然让人联想起前不久被央视曝光的欧典地板———同样是经营者采取了严重的欺诈手段,同样是产品业已热销了相当一段时间,同样是由媒体而非监管部门揭开了企业违法违规经营的内幕…… 我们注意到,在上述报道中,面对记者的镜头,当地监管部门负责人还在为口服精油“究竟是化妆品还是保健食品甚至是药品”的界定而伤脑筋。其实,这样的界定和争议已经并不重要,而明确告知消费者“慎重对待,最好不要消费”的事后提醒也只能是亡羊补牢。重要的是,在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已经受到严重侵犯,广大公众受到欺骗和蒙蔽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如何打击?又如何救济?因为,这种经营行为是一个法治社会所绝不容许存在的。 自古以来,童叟无欺、货真价实是商家推崇的经营之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为本同样是企业经营者所理应信守的法则。当然,商场如战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讲究营销策略、注重经营谋略都无可厚非。但是,任何策略和谋略都不能逾越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底线,更不能陷入见利忘义、无视法度、不知廉耻的泥淖。 透过上述一些典型案例,我们不难看出,由于种种原因,时下一些经营者的欺诈行为已不仅仅停留于缺斤少两、以次充好了,在一些经营者看来,“不坑蒙拐骗就发不了财”,“诚实守信根本就赚不了钱”。在这样的经商观念支配下,坑和骗成为一些人做生意的一种“常态”,不坑人、不骗人反倒是一种“例外”。无论是把一个与德国无任何关联的地板产品说成是“欧洲名牌”,还是把一个典型的“三无产品”吹嘘得天花乱坠,并且拿到全国各地高价热卖,问题的严重性都已经到了蔑视人类基本道德情感和无视社会公众基本智商的程度。倘若这样一些极端行为得不到切实纠正和治理,势必会破坏我们正在建设的市场经济秩序,颠倒商业交易规则,进而严重扭曲人们的致富观、财富观。 显然,让经营者说真话,这是个大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仅仅依靠呼唤企业诚信、倡导守法经营是远远不够的。鉴于经营者不讲真话会使整个社会信用体系遭到极大戕害,鉴于公众利益由此所受到的严重影响,倘若我们不在立法、执法、监管等各个环节上予以足够的重视,倘若相关职能部门总是疏于防范、怠于治理,那么,商业欺诈之风就不可能得到根本遏制,经营者弄虚作假的现象就会愈演愈烈。 让经营者讲真话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职能部门必须责无旁贷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只有这样,一个讲诚信、重信誉的商业之风才能蔚然兴起。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