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大山压制食物支出 恩格尔系数在中国失灵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 11:58 《决策》杂志 | |||||||||
刘 旭 近几年来,恩格尔系数这一概念悄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并成为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之一。各级政府也比较关注本地区的恩格尔系数,藉此来衡量本地居民生活状况。分析恩格尔系数,对于研究经济社会运行情况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对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要“慎待”,其参考值值得商榷。如果过于看重这一指标,往往会一叶障目、误导决策。
恩格尔系数失灵 湖北荆州市是一个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不发达的中等城市。如果有人说,荆州的城镇居民现在已进入富裕阶段,而且比武汉市要提前两年,你肯定会认为是在信口雌黄。但是,从两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来看,理论上的确如此——《荆州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4年荆州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38.9%下降到38.8%。《武汉市2005年暨“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5年武汉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上年的41%下降到38.8%。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两地数据明确显示:荆州和武汉的城镇居民分别于2003年、2005年先后步入“富裕”阶段,且荆州城镇居民2004年的富裕程度,武汉市2005年才追上持平(恩格尔系数同为38.8%)。 事实当然并非如此,武汉显然要比荆州发展得快、富裕得多。那么,荆州与武汉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倒挂”现象是个别或偶然的吗?2005年,广州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3%,2004年宁夏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0%,宁夏居民比广州居民也好像更早进入富裕阶段。而2005年山西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4%,似乎山西居民比广州居民更富裕。……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从公开的信息看,恩格尔系数在“小康”、甚至“温饱”档的城市已不多,绝大多数处于“富裕”或逼近于“最富裕”,而且落后地区的恩格尔系数似乎普遍比发达地区要低,从而形成种种“富裕幻觉”。 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事实:恩格尔系数这一概念移植到中国后,普遍失灵。 为何淮橘为枳 为何这一在国际通用的重要指标,登陆中国后却淮橘为枳、频频失灵呢? 当前,有不少理论研究者从消费物价水平、消费习惯、消费政策、食品加工业和饮食业的发达程度、家庭人口结构、通货膨胀预期以及享乐价格、棘轮效应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解释,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影响恩格尔系数的因素很多,其本身在项目设计上的科学性也有待改进,但是探求恩格尔系数在中国普遍失灵的原因的关键是要从我国居民特殊的消费支出结构入手。 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结构具有十分鲜明的特殊性。其实关于这一点,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学者作过较为深入的研究。1984年,苏志平、张克昕等教授曾对河北省几个县的农民消费作调查,发现农民普遍的食粮费用支出全在25%以下,这个数字相当于发达国家城市居民的食物支出比例。同时指出,农民的主要支出在住房方面,占总支出40%以上。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现在情况又发生了诸多变化,其中最重要的,那就是近几年来我国居民收入虽然取得较大增长,但是在高额支出方面,除了住房外,又新增了教育、医疗两项。看病贵、上学难、房价高,被称为压在老百姓头上的“三座大山”。 在前不久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成员国医疗卫生筹资和分配公平性的排序中,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中国位列191个成员国中的倒数第四位。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而现阶段大学生年均费用支出至少在1万元以上。在住房消费方面,目前房价与居民收入之比已超过7.8,而发展中国家合理的房价收入比应该在3—6之间。当前,因子女读书、因病返贫现象突出,“一个学生让你家徒四壁,一个病人让你四壁漏风”是其生动的写照,再加上“一辈子只想有一所像样的住宅”,人们不得不节衣缩食,从牙缝里抠钱出来就医、就学、买房。这种情况,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比较普遍,农村尤甚。正是这些非食品支出性消费,使得“吃”在家庭总收入中难以上升,从而降低了我们的恩格尔系数。这也是我国的居民储蓄率为何一直高居不下,而消费支出却没有同比增长的关键所在。 但是,在“吃”之外,教育、住房、医疗等都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需求,同样是必要的生存条件,具有极强的刚性。在一定意义上而言,医疗、教育、住房+食品支出,才是当前我们居民实质上的恩格尔系数,才是我们居民的真实生活水平。而照此推算出的恩格尔系数当大幅上升,大多数居民则恐怕很难迈进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分的“小康”、“富裕”标准了。 可见,我国恩格尔系数显示的“富裕”是居民压制食品消费支出,被动地将收入的大部分投入医疗、教育、住房的消费和储备而造成的一种假象。淮橘为枳,“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正是这一种被强行扭曲的极具特殊性的消费支出结构,致使我国恩格尔系数普遍较低并使之失去原来设计的真实意图,失灵了!此亦可较好地解释落后地区的恩格尔系数缘何比发达地区低,因为越是落后的地方,居民在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支出比重相对越大,在吃穿方面则更为节俭。 恩格尔系数之适用及替代 按照恩格尔先生的本意,除食品支出之外的家庭主要支出,只有大量用于家庭设备、服务和娱乐方面时,才能算是逐步富裕,恩格尔系数在以下三种具体情形下才是普适的: 适用情形之一:物质匮乏或者相对短缺。恩格尔所处的19世纪前后,西方国家大多数居民生活水平还不高,物质供应并不十分丰富。此时,恩格尔系数一经提出就得到广泛的认同。与之相似的是,我国在20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或者追溯到更早些的七十年代末,吃的、穿的、用的等都还不是很充足,都要凭票定量供应,人们的生活水准整体不高。这种情形正类似恩格尔系数诞生时的环境,理所当然地能够真实地反映居民生活水平。 据统计,我国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1978年农村与城镇分别为67.7和57.5,1980年为61.8和56.9,1985年为57.8和53.3,1990年为58.8和54.2,1995年为58.6和50.1。这一时期农村、城镇居民大体上都是1/2甚至2/3的消费资金用于食品支出,应该说是比较符合当时实际的。此外,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人们的追求只不过是为了尽可能地吃饱一点、穿暖一点,其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吃穿方面,恩格尔系数自是可以准确地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平。 适用情形之二: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健全。按照恩格尔的理想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设计,当居民的收入大大提高,在食品支出相对降低的同时,社会福利将大幅度提高。也就是说,只有当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相对比较健全时,恩格尔系数才会如实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同样是恩格尔系数,在发达国家为什么比较通行,而在中国则会水土不服了。在居民消费支出构成之外,美国和西欧等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抗风险能力都已经历了发展的检验。在这样的前提下,单纯的恩格尔系数就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居民的生活质量。此外,可以推测在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健全(即使其水平还不是那么高)的发展中国家中,恩格尔系数也应是不会失灵的。相反,如果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支出就会居高不下,从而导致恩格尔系数下降,但是这不是真正的进入了富裕或者消费结构升级,而是“失灵”了的恩格尔系数。 适用情形之三:走出“国际标准”的束缚。要回归恩格尔系数的参考价值,首要是抛开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不束缚于富裕与否等档次之争。这样,再单纯地看待恩格尔系数就会发现,原本失灵的恩格尔系数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一个地方通过对近几年的恩格尔系数的比较,来评判本地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趋势,还是有着相当参考价值的。这是同一地方不同阶段的纵向比较问题。那么不同地区能不能横向比较呢?也是可能的,但要有前提,那就是参与比较的地区的消费支出总额应基本相当。当然,上述设计仅限于一个国家或一定区域,因为参与比较的若干城市的消费政策、物价水平、通货膨胀预期、社会保障等外部条件还须基本一致。如果我们按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农村等多个层面分别计算恩格尔系数,再按比重加权计算出综合的恩格尔系数,可能更具参考价值。■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