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卖血式脱贫需要造血式抽薪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 09:54 新桂网-当代生活报

  据《第一财经日报》5月15日报道,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雷明表示,当前扶贫要防止“卖血式脱贫”:贫困地区较少享受扶贫项目带来的益处,却必须承担污染环境的后果,这将使当地本就脆弱的生态更加脆弱。

  “卖血式脱贫”是在饮鸩止渴,它不仅不能使当地脱贫,反而使当地贫困雪上加霜,因为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惨遭劫难。无论理由多么堂皇,扶贫都不能杀鸡取卵。
表面上看,“卖血式脱贫”源于当地脱贫心切,以致饥不择食,实际上则是误读了贫困的定义和掩盖了扶贫的真正内涵。

  “卖血式脱贫”也许能给当地带来一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利益,但贫困居民如果没有被授之以渔,他们就不可能真正摆脱贫困。最明显的教训就是,“返贫跟着脱贫走”的现象在蔓延。据2005年第18期的《求是》报道,在2003年,我国有1460万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但同时又有1540万人返贫。诚然,“卖血式脱贫”不啻于涸泽而渔、焚林而猎,得到的仅是有限的食物,失去的却是再也追不回来的生态,最终导致贫上加贫。

  学者莫伊尼汉在《认识贫困》中指出,生活于贫困境况中的人们,由于从小就受到贫困文化的熏陶,他们缺少向上流进军的动力,环境也难以使他们有较高的成就动机。这就是所谓的贫困循环理论。对此,我们并不陌生,放羊娃的最高理想就是“娶妻生子,让下一代继续放更多的羊”,这是最明显的例子。因此,“卖血式脱贫”改变不了贫困居民的思想观念,最直接的后果是放羊娃有了钱会买更多的羊,最大理想仍然止步于“娶妻生子,让下一代继续放更多的羊”。

  因此,“卖血式脱贫”的最大恶果,还不是毁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而是回避了如何救济当地居民的“权利贫困”。例如,没有必要的教育扶贫,贫困居民就无法改变发展能力欠缺和发展机会丧失的现状,而且他们压根就不会也不知道主张自己的权利,只能逆来顺受、安贫乐道。

  阿马蒂亚·森有一句名言人们耳熟能详:“你不能凭富裕和繁华程度来判断一个社会的快乐程度,你必须了解贫困阶层的生活。”诚然,我们必须了解贫困阶层的生活,尤其要了解贫困阶层为何贫困的真正原因。一言以蔽之,“卖血式脱贫”需要“造血式抽薪”。具体而言,一方面要立即摒弃急功近利的扶贫思路,一方面要积极加大对贫困居民的教育扶贫(或者说能力扶贫)之类的权利扶贫,这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之道。

  (王石川)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