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歪曲银行不良贷款 我们要反驳但更要反思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 09:52 中国经济时报 | |||||||||
傅新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负责人近日在接受采访时,严正驳斥了境外某会计师事务所对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结论荒唐”的估计。他说,截至2006年第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继续保持“双降”,一季度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为13124.7亿元人民币,远未达到该会计师事务所公布的9000亿美元。
面对13124.7亿元人民币与9000亿美元这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我当然更愿意相信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是准确的,并对境外会计师事务所歪曲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现状的用意产生怀疑,对中国人民银行义正词严的驳斥表示理解和支持。不过,对于我等普通老百姓来讲,9000亿美元也好,一万多亿人民币也罢,都属于无法想象的天文级数字,我丝毫没有因为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没有9000亿美元那么多而感到欣慰,更没有因为不良贷款只有一万多亿人民币这么“少”而感到欣喜。 说到此次反驳,其实,有个事实我们不该不提:在商业银行改制过程中,国家已经多次对各商业银行原有的不良贷款进行置换和剥离——由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收购”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把一个个呆帐大窟窿填平,卸下他们身上的一个个大包袱。仅1999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第一次不良贷款剥离,国家就投入了1400亿美元,而几年之后,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又上升到了高风险状态,于是国家再次进行剥离、置换,政府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为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埋单”,国有商业银行却犹如一个永远也填不满的“无底洞”。 很显然,如果不是国家一次次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进行置换和剥离,那么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必将远高于一万多亿元,其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便不可能实现“双降”。9000亿美元不良贷款的说法固然“结论荒唐”,而一万多亿人民币不良贷款的说法,虽然符合目前中国银行业的现实,却掩盖了我们是如何达到这个“现实”的,以及国家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国家的钱就是老百姓的钱,确切地说,每个老百姓都为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从这个角度看,面对境外“严重歪曲”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现状的“荒唐结论”,我们首先应该深刻反思。这种反思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认识到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在管理和经营上存在的问题,正是由于管理和经营不善,才导致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积重难返,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二是要认识到,既然是“商业银行”,就应该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经营得好坏,责任和风险应该由商业银行自行承担,而不应该依赖政府,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不能转嫁到政府的头上、老百姓的头上。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