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强沙尘暴源头性因素探析及应对策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 10:32 中国产经新闻

  撰稿/马先标

  自4月份以来,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西部刮起大风,吹带裹挟着沙尘席卷京城,使北京等毗邻的京津冀地区连续多次遭受大范围、高强度的沙尘暴袭击。沙尘暴的肆虐给人们预期的绿色北京、绿色奥运蒙上阴影,也给京津冀地区乃至环渤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造成威胁,打好一场全民的生态环境保卫战已显得迫在眉睫。

  (一)源头性因素的分析

  引发强沙尘暴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即足够强度的大风和内蒙古等京城临近地区较大范围内的裸露沙尘源。为什么在我国内蒙古等京城北部的外围地区,树林不够茂密、草被不够茂盛,由此既抵挡不了年复一年的大风,也不能较好地涵养水土进而弱化沙尘源,导致强沙尘暴屡屡袭扰京城呢?这里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条件的限制,也有技术条件的限制。除此以外,经济、社会管理方面的诸多因素也是酿成这杯“苦酒”的重要原因。

  河流少、时令河水源不足的自然禀赋当然难以改变,它的改善主要是地理学、地质学、气候学、生态学家们的“势力范围”,笔者不敢遑论;适应水源不足易存活的高耐旱树种草被的研制以及节水种植方式,主要也有待于植物学家和技术专家们卓越的科研攻关、技术发明与推广实施。作为研究经济学的博士生,以为如下几个经济制度、公共政策、发展观念的四个应对策略对于形成防治强沙尘暴的长效机制颇为关键。

  四个应对策略:

  1.进一步深化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对“公有地”的过度放牧,是造成牧草地沙化从而为沙尘暴滋生提供充裕沙尘源的一个重要因素。

  2.对植树造林也可采用类似的土地经营制度安排:如将尚存的“公有地”划给当地农、牧、林民并赋予长期的经营权,政府、科技推广服务部门可以将优良的耐旱树苗无偿分配给农牧民;还可以制定激励机制,比方说按成活树木的棵数分年度、期限奖励种植林木的农牧民;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权作为抵押获得扩大种植林木、培育草被的贷款,以切实加大金融支林、支牧的力度;加大对种植林木、培育草被的农牧民、林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和技术培训等等。

  3.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及对其政绩的科学考察方式。在内蒙古等北疆地区种植林草的成本高,经济收益少,但是从事关区域经济发展和全国生态建设的大局来看,该地区的生态效益意义重大。所以,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内蒙古等生态安全处于高危状态的北部边疆地区,其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更显迫切关键。

  4.要能通过向科学的政绩考察方式要良好的生态环境,首要的一点是政绩的科学考察方式问题,即组织人事部门不以单一的GDP“论英雄”考核、选拔干部,更进一步地讲,要把以森林植被为重点的生态环境的建设业绩作为核心指标纳入当地干部提拔任用的考核体系中。

  (二)对内蒙古等关系到我国生态建设安全的重点地区,科学的政绩观意味着当地各级干部应牢固树立森林植被优先、生态优先、生态型经济产业优先的发展理念。

  科学的政绩观还体现在科学发展的全局观上,而这种全局观是互动双向的:即内蒙古等北部边疆既要从全国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科学谋划地区发展思路,主动放弃一些关键地带、危机地带的自然资源开发;另一方面,全国其他地区和中央政府也要对内蒙古等北部边疆独具特色的发展思路予以理解支持。

  森林植被的生态价值高于经济价值,既是地区性的公共产品,也是整个国家的公共资源,如果内蒙古等关系到我国生态建设安全的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较大的机制性的改观并将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成果加以长效巩固,那么就是对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实践和谐消费理念,减少人为的生态破坏。

  实践和谐的消费理念以减少对木草的过度需求和人为破坏,对于经济处于起飞发展阶段的内蒙古等北疆地区乃至中国生态建设甚至经济安全尤为关键。

  西方国家经济理念所宣传的节俭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影响经济萎缩的“节俭悖论”,并不适合中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国情,更不适合生态环境危机四伏的内蒙古等边疆地区。而且,从长远来看,适度节俭、适度节欲正是为了将来的充裕消费。

  区域经济布局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内蒙古为例,森林工业(特别是原材料来自本区林带或国内)在全区工业体系中的比重应降下来,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森林工业也不宜作为该区的重点支柱产业,从而大大减少对现有自然林和人工林木的需求量。

  产业结构调整还包括对有关省市地区“大兴土木”式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产业扩张势头的适度遏制。

  草畜业的发展模式也相类似。草原是生态环境中最脆弱的环节,适度开发草资源,防止过度放牧,坚持并实践草原生态功能高于经济价值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把草牧业的发展与草的生长规律结合起来,草畜和谐发展的图景才会长久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当然,结合防护林与草被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比较优势和不同特点而科学种植也非常重要。防护林不仅可以挡风沙,它还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再者,防护林带和草被带间作交替种植,交替培育,可以互为犄角,这对处于成长中“根基不牢”而特别需要挡风的幼草被来说,邻近的防护林带给它的将是“温暖的怀抱”——防止其随风拔根而飞散。

  作者系:

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