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红顶贷款为何屡禁不绝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4日 10:53 中国经营报

    李学宾

  “特急”!——一份由五部委联合会签,旨在规范各类打捆贷款的文件悄然发至各大银行。在该文件抬头的表述中,人们看到的是宏观调控决策部门的焦虑。该文件出台之日为2006年4月25日,距离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运行数据不过数日。

  银行给地方政府控制的企业或项目贷款或可称之为“红顶贷款”。这种贷款用好了其实无可厚非。如一些市政项目的建设,有一定公共品的属性,经营得好可以有比较稳定的收益。如果地方财政一时囊中羞涩,借力银行信贷造福一方,本可皆大欢喜。但是这种联姻不能过于宽泛,不应该享有特权,特别是同样应该以商业规则为准绳。

  然而事与愿违,地方政府是官,中国银行业又有着浓厚的官企色彩,大量贷款的诞生往往是遵循了官场的潜规则而忽略了市场的商业规则,使得金融风险成为这种联姻的陪嫁。这其中,政府担保环节最为诡秘。因为银行根本不可能了解一级政府的真正代偿能力,当然或许他们根本不需要了解。这类贷款往往期限超长——为官一任,有谁会在乎一二十年后的风险。

  严格地讲,这个刚刚发到商业银行手中的文件并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新政策。早在2005年,

财政部就下发过财金(2005)7号文规范地方政府担保行为,并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对《担保法》规定之外的任何担保均属严重违规行为,其担保责任无效。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级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的联姻开始转换方式,以所谓的打捆贷款或授信合作协议名义春风暗渡,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久治不愈就是佐证。中央此时叫停该类贷款的目的显然是为了使今年总体信贷总量不越限,避免

中国经济被高温灼伤。

  但是根除银政联姻却是一个艰难的任务,二者形成的“默契”也不难理解。由于地方政府主导地方经济的规划,又掌握大量资源,他们实际上已经成为信贷市场中的最大买家,而贷款又是银行的最主要利润来源,银行与政府的联姻几乎避无可避。中国经济总量大部分都掌握在官企手里,所以,政府改革不到位、政府职能错位才是银政联姻的真正症结。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