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喧闹的房市与沉默的大多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3日 15:56 中国经营报

  作者:东方愚 来源:中国经营报

  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候,房地产市场像今天这么喧闹。

  这厢央行等国家部委开始通过加息等系列措施进行新一轮治理,那厢不少专家学者搞起了“预测PK战”来——策划人王志纲说,三年内我国70%的房地产公司将歇业转行;中国
社科院的研究报告称我国房价将长期上涨;广东省国土厅长建议三年后买房,还有人称由于中国人特殊的城市情结,房价永远不会降;更引人注目的是,深圳市民邹涛发起的“不买房运动”轰轰烈烈,受到了大量网友的支持,多家媒体竞相报道。

  无论哪一种预测使得民众抑或紧皱眉头,抑或眉开眼笑,都无不带有一定的一相情愿的色彩。所以“不买房运动”才显得格外耀眼,原因之一是它迎合了中低收入者长期被高房价刺痛的心灵;原因之二是当它演化为民众的群体性运动时,它更像底层社会向上层建筑发出的一个警示信号。然而,笔者还是要引用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的话——他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中说,集体行动的实现其实非常不容易,因为通过协商解决如何分担集体的成本十分不易,而且成员越多,搭便车的动机便越强烈,跟风与投机行为也越难以发现。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4月下旬的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79.1%的人支持“不买房行动”。79.1%的比例可谓不低,但是就算100%参与投票的人支持该行动,也不足以说明任何问题——有意或已将买房列入家庭计划的人们都在紧锣密鼓地奔筹钱、还贷,只有望房生畏的网民,才对“不买房行动调查”这样一个发泄的通道乐此不疲。

  所以一方面我们要肯定“不买房行动”折射出来的“公民国家”的气息——当你的权利受到威胁或者长期抑郁,你可以就社会事务采取行动。但是,也要看到浸淫在“不买房行动”中的民粹主义倾向——把集体行动纯粹地当为泄私愤的柜台。如果将务虚的元素剔除,我们不难看到,如今房市的喧闹只是表面现象,市场上真正有意购房的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他们其实从来都是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在《沉默中的大多数》中说:“沉默也可以传播……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沉默就像野火一样四下蔓延。”4月底央行的加息新政出台,原本剑指不断攀升的房价,结果却导致了民众的“逆向选择”——基于对房价仍将持续上涨的心理预期,人们在沉默中采取了甚为默契的举动:提高还贷额或考虑马上买房,“五一”黄金周许多城市房产市场交易量的攀升即为佐证之一。贯穿整个过程的,依然不乏一些专家、学者、预言家的喋喋不休。

  分门别类的信息原来是为公众服务的,但是强势利益群体、专家学者与民众之间尚未形成一个良性、顺畅的信息沟通通道,加上普通民众信息甄别意识与能力不足的客观劣势,现在却不时成为一种难以分辨的干扰性基因。经济学家卢卡斯认为,经济波动在一定程度上与人们根据所掌握的有关经济状况的信息做出的预期有关。所以,如果市场主体在获得经济信息时存在困难,极有可能对经济走势做出错误的判断,形成过分乐观或过分悲观的预期,结果导致消费与投资的偏差。

  构建这样的一套沟通机制,也是缓解民粹主义思潮、改变房产市场沉默的大多数消费主体无章可循的一纸良药。美国的

房地产投资信托协会、房地产协会等中介机构,无论在普通的房产交易市场,还是在房地产抵押贷款的
证券
化,以及在吸纳、传递民众声音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保持美国经济平衡发展的支柱力量之一。遗憾的是我国在诸多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其中,政府部门“一刀切”式硬性行政治理的习惯,有必要改一改了,在当前特殊的经济语境下,多角度地尝试与弱势消费群体沟通、把脉其心理预期的“软方法”,不是治理房价高涨不下的最优措施,但至少也是一种次优选择。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