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理性看待医护人员的价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3日 15:55 中国经营报

  作者:陆志明 来源:中国经营报

  在5月1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发言人在回答新闻媒体的采访时指出:医护人员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工作是为整个社会人群的安全、和谐做出自己的贡献。目前社会出现对医护人员不利的宣传评价造成了巨大的工作压力,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的质量、安全,也影响到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的行为,所以希望媒体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待医务人
员。

  从天使到魔鬼、从天堂到地狱,当前对医护人员和卫生体制的评判的确有“走极端”的嫌疑。而过于极端化的论调往往容易丢弃客观公正的心态,使未来的改革进程可能再次遭遇挫败,这一点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

  目前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失误主要是来自于体制改革的失败,这一点在卫生经济研究者中已经达成了共识。国内研究权威《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评价与建议报告》指出:改革不成功的根源在于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贝汉卫认为:中国政府医疗职能的弱化,政府对医疗

卫生部门财政投入的日益减少是造成目前医疗费用猛涨的主因;而在近期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成员国医疗卫生筹资和公平性排名中,中国仅排在第188位,在191个成员国中名列倒数第四。

  目前媒体对医护人员职业态度和道德操守的质疑主要来自于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从精神方面来讲:医疗人员具有救死扶伤的天职,这是神圣崇高且不容置疑的;从实际操作来看:由于存在严重的知识信息不对称,医疗服务质量的最终裁决者只能是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医护人员,再加上目前我国的医疗体制限制,患者很难选择对自己最为经济有效的医疗服务。上述两点形成了对医护人员远高于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

  但是由于在以往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简单的认为引入市场化能解决一切问题,以及政府在改革进程中社会公平职能的不断弱化,医疗体系赖以存在的公共投入逐年减少,以至于不得不依靠创收来维持医疗体系的运作。这既造成了目前“以药养医”、“医疗成本居高不下”的局面,同时也为医疗机构内部的腐败培育了温床。以至于在目前的医疗人员队伍中的确存在许多收取红包、与药品厂商代表合谋的“害群之马”。追根溯源,在医疗卫生体系引入市场化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难逃“经济人”的约束,社会的期许远赶不上现实利益的诱惑。简单地将改革责任归咎于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操守,恐怕于明晰未来的改革思路不利。

  解决之道唯有回归医疗服务社会化的本质,政府理应承担更多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放眼当今世界各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英、美、德、日,还是发展中国家印度、泰国,政府社会办医疗的体制都相当完善,尤其是在“人人享有初级医疗服务”方面成绩斐然,这也正是我们所要虚心求教的。囿于目前的财政投入,吸收印度公共医疗体系的经验,以较低的投入换取全社会广泛的基本医疗保障是可行之道,尤其是其力推低成本的社会草药医疗和国产药品价格的低价化是在低投入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制胜法宝,这一点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