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元的乌托邦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3日 15:53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彭兴庭 来源:中国经营报 在5月6日亚行于印度海德拉巴召开的39届年会上,亚洲金融一体化再度成为“关键词”。中、日、韩三国财长发布声明称,将研究在现行的货币互换协议以外进行区域金融合作的可能性。三国在当天的声明中强调,三国应持续共享区域金融一体化的远景目标,同意就亚洲共同货币的有效性做深入研究。但各方均未明确提供“亚元”的时间表。
1997年以前,东亚地区的货币合作几乎是一片空白,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给东亚各国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在这次危机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冷漠和苛刻,使亚洲感到了加强金融合作的迫切性。此后不久,欧元的成功发行,再一次给亚洲国家树立了典范。中东、北非一些国家开始选择“盯住欧元”的汇率制度,美元、欧元对各自为政的亚洲货币更是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在新的货币格局中分享铸币税利益,降低成本,并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是亚洲各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的重要任务。 尽管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早在1997年东盟国家首脑会议上就提出建立亚元区(东亚元区)的设想,可是,近十年来,这一建议仍然还只是停留在“设想”的阶段。同样,今年亚行的年会,虽然各国表示要“深入研究”,但心里面却都有着各自的小九九。据报道,在中、日、韩努力用一种声音说话的同时,日本间或表示出了对中国的“微辞”。有人指出,日本对中国流露出的不满之情,以及对亚洲统一货币表达出的浓厚兴趣,根本目的还在于希望在目前日本经济远远超过中国经济的情况下,来主导地区金融市场合作。 “亚元区”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仍还只是一个“乌托邦”。根据蒙代尔提出的最优货币区理论,建立一个最优货币区取决于众多的经济因素,一个地区只有具有相似的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区域性货币才可能发挥作用。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显然,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日本,“四小龙”,中国内地和其他国家如越南、老挝根本就属于不同的发展层次。基于各自的国情,各国经济政策的偏好也有明显差异。可以说,建立亚元区的最基本条件都没有成熟。 如果说经济因素可以在未来得到改善的话,那么,政治因素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欧盟国家在政治体制、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方面比较类似,但东南亚各国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东南亚各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依然浓厚。复旦大学金融系刘红忠教授说,欧元启动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民族主义的衰落,就像法国和德国能够摒弃前嫌,携手共建欧洲。而这在亚洲尚不具备。韩国动不动就“切腹”抗议,菲律宾、马来西亚血腥“排华”就更不用说,即使发达如日本,民族主义也没有丝毫消退的迹象。 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不智,使中、韩两国对日本根本就缺乏信任,如此之下,又哪里谈得上相互的融合与合作。此外,我们知道,欧元建立在德国马克的基础上,但是,在亚洲,至今并没有一个国家能挑起这个领导重任。日本虽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经济大国,但是,其政治地位与其经济地位相比却极不相称,而且,日元的国际化程度并不高,信用更是有问题,汇率极不稳定。这些年来,日元不负责任的贬值就像一场瘟疫般祸及周边,把东亚经济体逼到死角,拖累整个亚洲的经济复苏。而在欧洲,德国多年来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德国马克奠定了坚实的信用基础。 亚元,只是一个遥不可即的梦想。在这个乌托邦中,各国各取所需、各说各话。尽管不断有人预言,在未来十年内,将出现三大货币区——欧元区、美元区和亚元区。然而,从现实来看,如果亚洲各国领袖没有卓越的政治眼光和足够的耐心,没有相互的理解和信任,那么,再过20年,30年,甚至半个世纪,“亚元”仍然只会停留在会议的文件上和领导者的口中,无法付诸实践。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