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在支撑广东速度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 11:03 中国财经报 | |||||||||
颜晓岩 吴南雁 日前在广东采访时,当地人就自豪地告诉我们,改革开放前,广东经济发展很落后,排名在全国倒数第二。改革开放,广东作为全国“实验田”先行一步,创造出“广东速度”,从此稳坐全国经济总量第一大省这把交椅已十几年。
广东速度再创奇迹 “十五”期间,“广东速度”再创奇迹。广东省的GDP占全国的近1/9,财政总收入占全国的1/7,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国的1/3,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全国的1/4。2005年广东省的GDP达到21701.28亿元,已超过“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和香港这两条“小龙”,实现了1992年邓小平鼓励广东省赶超“亚洲四小龙”的一半夙愿。今年“两会”期间,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和省长黄华华按目前各自的发展速度,推算出到2010年前广东省的GDP将超台湾。 广东面临大翻身 大家知道,我国在经历了27年的“摸着石头过河”式的发展后,目前已顺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转轨期。“十一五”规划已明确提出转轨的方向: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及建立创新型国家等等。此次转轨,发展的标志性指标已不仅仅是经济指标,它更多体现在社会的和谐度及文化发展等方面。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验田”和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也面临全新的转轨。 “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还未根本转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弱等。”张德江说这些都是广东省现在面临的问题。能否从这些“问题山”中顺利大翻身,关系到广东转轨的成败和广东的前途命运。 广东的发展速度令世人震惊。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人们不禁要发出这样的疑问:是什么在支撑着广东速度?转轨中的广东速度,后劲还足吗? 对此,读者将从记者在广东采访时留下印象很深的三个点中找到答案。这三个点即是独立的又是相互关联的,把它们串在一起就构成了眼下广东的精神图、广东的面貌图、广东的发展图。 敢当“吃螃蟹”第一人的精神尤在 可以说,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路,原来是没有的,是广东人用他们敢当“吃螃蟹”第一人的精神,摸爬滚打蹚出来的,正是他们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敢干加实干加智慧,创造了今天辉煌的广东。27年过去了,它能成就辉煌,也能磨掉棱角,那么广东人27年前那锐意进取的精神气还在吗? 在!从下面这件事上我们就能深深体会到它的存在。广东省财政厅在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中,勇于制度创新,改革旧的养懒汉的转移支付制度,于2004年实行“三不减、三确定、三奖励”的激励型财政机制,充分调动各地发展县域经济的积极性,现在你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都能看到每个县热火朝天抓发展的景象,全省县域经济呈现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后劲增强的良好势头。2005年,全省5个山区市经济增长15.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4.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49个百分点。 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变的只是注入了激励因素,一切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东财政人在当家理财中主动规范制度缩小自己所能掌控的财权,实现了“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但他们也冒了“吃螃蟹”第一人的风险,拿财政资金奖励县域经济发展好的五套班子。而它就如同药引子,正因有了它才把药效成倍引出来。 按理说,全国最有资本歇一歇的就是广东了,这么些年了一直是全国GDP的冠军。但他们从来就没有放松过“发展”这根弦。发展,就要往前走,走在前面就会有新的做法、新的制度,新的做法、新的制度又会有不尽完善的地方,也就会因制度创新“获得”指责,如激励型财政机制。那么,要不要发展?要不要往前走?要!广东人至今仍然保留着敢当“吃螃蟹”第一人的精神,发展是第一位的,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在发展中解决,从不自绑手脚束缚自己。这就是广东人,他们没有变。 “河源现象”:要金山也要绿水 广东省就像中国的一个缩影,它有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深圳、东莞等,也有最落后的地区———如粤北山区的河源市等。区域发展很不平衡:东莞市有的镇一年的财政收入30多亿元,河源市龙川县有的镇的收入才8万元。 这次,我们花最多的时间走的都是广东欠发达地区:惠州市、河源市、梅州市,走了七八个县。它们穷的原因几乎相同:地处山区,交通不畅,几乎无工业。 这两年广东财政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高速公路直达全省山区市,再加上激励型财政机制的实施,如同插上两只翅膀,广东县域经济在腾飞。记者所到之处,县县在抓招商引资、招商引税,书记县长人人都是财政局长税务局长,镇委书记和镇长也人人都是“财政所长”、“税务所长”,人人都会算经济账、财政账。发展经济,用热火朝天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而且精神面貌极其饱满,不因落后而言弃。 我们在河源市龙川县采访时,县长段邦贤就骄傲地介绍说,“我们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决不走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河源市发展经济的模式:园区式、低污染、好效益,我们称之为“河源现象”,它是广东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的典型代表。它让我们看到了广东落后地区的科学发展观,也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东莞现象”:平安、科技优先 4月21日到东莞市已是傍晚,正赶上全市财政系统迎“五一”文艺汇演,本以为经济发达地区不会重视类似活动,就闹闹玩玩而已,但结果是他们的演出把“见过世面”的我们给震住了。整台晚会历时一个半小时,二十几个节目连接有序,你看不出是由32个镇区选拔组成的,不论是歌还是舞,他们的演出常常引来一阵阵掌声,让你怀疑自己这是在看一个局系统的演出。台上载歌载舞的年轻理财人让人感受到东莞财政局的朝气和魅力,留学生代表的亮相演出更让我们相信东莞的明天会更好! “这只是东莞市抓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东莞市财政局办公室孙主任告诉我们。 “东莞市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发展经济,‘十五’时期,经济发展飞速。2005年,它的财政收入达到331亿元,已超过吉林省全省的财政收入。为了下个目标的实现,这些年财政加大对基础设施及维护社会治安、城市维护建设、科技、社会保障等的投入。”孙主任告诉我们,“平安东莞”、“科技东莞”等代表了他们工作的着力点。现在东莞在“补短板”:抓治安、抓文化发展、引进人才、提高科技自主含量、通过税收等经济杠杆调整经济结构、把污染环境的企业“请”出去,正是为下次腾飞夯实基础。 据了解,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这些发达地区都在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产业创新、自主创新、科技创新、循环经济上要高质量的绿色经济发展。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