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建绿不仅是急功近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 14:48 南方日报 | |||||||||
钱溪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表示,要坚决制止城市绿化建设中存在的“高价建绿”的不良倾向。针对高价购买大树古树,动辄几万元、十几万元,且保证不了成活率,造成巨额资金和生态浪费的做法,仇副部长认为是急功近利、贪大求洋。
其实这所谓“高价建绿”,就是早几年人们耳熟能详的“大树进城”,那是不少城市绿化美化的一种时髦做法。我到现在也搞不清楚,全国范围内都在“大树进城”,那么多的树究竟是从哪弄来的?建设部官员现在才来表态,可能这个问题严重到“非制止不可”的地步了。城市中生活的百姓对绿的渴求很迫切,早期的城市规划者考虑过这一层,曾几何时,“林荫道”可不就是城市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怪就怪在某些城市的改造和发展者,丝毫不讲理性,凡是“挡道”的、“碍事”的大树,甭管生长了多少年的,一概痛下杀手。一时间,成排地放到路旁的树木,居然也成了城市的一道景观。因而现在的“高价建绿”,实质上有当初“廉价毁绿”的一面。 语云“人挪活,树挪死”,大树原本不该轻易挪动的,但在价值连城的文物建筑都可以随便移来移去且引以为自豪的时代,挪动挪动树就更没什么大不了。三国时的曹元首留下一篇著名的《六代论》,其中的一段文字可以认为是古人的“大树进城”观。曹元首说:“譬之种树,久则深固其根本,茂盛其枝叶。若造次徙于山林之中,植于宫阙之下,虽壅之以黑坟,暖之以春日,犹不救于枯槁,何暇繁育哉!”现代人饶是聪明得多,对这个问题也依然没到根本解决的地步。今年早些时有报道说,经过一个冬天,南京市绿博园内移植进来的1000多棵大树因“水土不服”纷纷死亡,死亡率高达50%以上。在有些地方,这个数字更高达70%!对大树来说,移居成了灾难;对移居地来说,“高价建绿”成了经不起时间检验的“绿色泡沫”。 决策者热衷于大树移植,主要在于很快能见到生态效益。谁都知道,“十年树木”,要等小树苗长成,时间太慢,在位上的人见不到“政绩”,等不起。在笔者看来,“高价建绿”却不仅是急功近利的表现,而且极端自私。因为移来的地方生态条件可能好了,但是大树原来生长的地方呢,移去后的生态如何?这个问题到现在恐怕还没有人去真正关心。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