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银行风险·资产价格·房价与调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 06:27 第一财经日报

  郭继丰关于银行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过热”,国内银行的风险形成机制是什么?对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什么作用?如何进行银行改革?

  江曙霞等:软预算约束机制导致银行信贷系统性风险开始积聚。厦门大学金融系教授
江曙霞、华东交通大学经管学院罗杰等在《金融研究》(2006年第4期)发表《信贷集中与扩张、软预算约束竞争和银行系统性风险》一文,认为软预算约束机制导致银行信贷系统性风险开始积聚。文章认为,地方政府、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三类主体的三重序贯博弈,必然演化为地方政府、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共谋信贷扩张的软预算约束竞争;三个主体的扩张信贷的内在冲动、寻求信贷扩张的共谋,和产权的公地悲剧、地方政府的扩张冲动、隐性担保强化的共谋链条,形成了信贷“公地悲剧”;目前,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相关表现有政府行为企业化、软预算约束与信贷政治性经济周期风险,地方政府信用道德风险和示范效应,羊群效应与信贷的集中度风险。

  盛松成: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是经济波动的原因之一。中国

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的盛松成研究员在《金融研究》(2006年第4期)发表了《商业银行的筛选功能与宏观调控》一文,认为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本身就是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认为:一个追求长期效益、规避长期风险的商业银行具有筛选功能,但是这一功能被传统理论忽视。利益导向尤其是长期利益导向是商业银行发挥筛选功能的前提条件,只有此时,商业银行的筛选功能才能与市场发展的要求相一致,从而发挥对经济的自调节功能。而在规模导向或短期利益导向的商业银行体系中,商业银行没有充分发挥筛选功能,往往具有更为强烈的顺周期倾向。同时在规模导向的银行体系中,商业银行对市场信号的反应不灵敏,国家需要频繁动用行政手段调节经济。商业银行未能发挥筛选功能是我国经济需要频繁调控,尤其是行政调控的一个重要原因。关于资产价格

  资产价格尤其是我国资本市场的资产价格、房地产的价格,在进入21世纪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2001年开始,股票市场进入了极度低迷期,与此同时房地产的价格则不断上扬,这些资产价格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资产价格泡沫?

  周京奎:货币供应量是引起资产价格波动的发动机。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周京奎在《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第4期)发表《1998~2005年我国资产价格波动机制研究——以房地产价格与股票价格互动关系为例》一文,认为货币供应量是引起资产价格波动的发动机。文章对我国资产价格波动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价格的变动将导致股票价格波动,股票价格的变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不显著;银行拆借利率和贷款额对房地产价格有显著影响,与股票价格的关系不明显,股票价格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非货币因素引起;货币供给量对银行的拆借利率有影响,而银行贷款额将受到来自货币供应量、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的影响,其中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最弱;货币供应量对银行拆借利率和贷款额有显著影响,并通过信贷中介放大这个影响,是引起资产价格波动的发动机。

  吴卫星等:非理性投资者的参与将市场引向资产价格泡沫或市场交易的崩溃。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吴卫星等在《经济研究》(2006年第4期)发表《过度自信、有限参与和资产价格泡沫》一文,认为非理性投资者的参与市场,理性投资者的逐渐退出,对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可能将市场引向两个极端——资产价格泡沫或者市场交易的崩溃。文章分析了理性投资者和非理性投资者在面对金融市场不确定性时的不同反应;对未来回报更加不确定的投资者实际上拥有更大的参与区,由于非理性投资者在比较小的参与区参与金融市场,因而他们会在特定的情形,在金融市场有着对他们来说合口味的不确定性时,他们就会激进地参与金融市场,从而形成金融市场的泡沫,当不确定程度过高或者过低的时候,这些投资者又会退出金融市场,引起风险资产价格的低估,严重时就会形成金融市场的崩溃。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存在很多问题,包括有效的市场参与程度较低,以及各种结构性因素的失衡,因此,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对资本市场进行改革是当务之急。关于房价与调控

  近期,一些城市出现楼价的新一轮上涨。一方面政府表示要进行调控,一方面楼价上涨出乎意料,对此怎么看?

  蔡鸿岩:征物业税抑制过度房产投资。《楼市》出品人蔡鸿岩撰文指出,房价与调控背道而驰,说明原先的调控措施起到了反向助力的作用,所以房价控涨措施宜紧而不宜松。

  在房地产市场化已然“全世界领先”的中国,现在制定的所有房地产政策,照理都应依市场而来。而在我们既有的、已然出台的各项针对房地产的调控措施中,所谓按市场手段操作的并不多见。比如采用控地、税收或金融手段加高开发商入市门槛,但无论门槛增加多高,增加的最终还是开发成本,也就是售价可以含带的成本。所以,这些做法也只能成为开发商涨价的理由和说辞,最终还是购房人埋单。

  西方国家以及中国香港等境外城市,没有哪一个不借助房产税手段和方式对城市房地产开发进行调控。特别是对于土地供应极度紧缺的城市,政府更是要对私有房主征收房产税(香港等地也称物业税),以此有效抑制过度的房产投资行为。

  秋风:在房地产调控中,政府不应发送错误信号。北京学者秋风在《中国经营报》发表《楼市调控为何失败》一文,文章认为,消费者是否接受开发商的报价,取决于他所掌握的知识及他的判断能力,包括他对于自己看中的房屋之未来价值的预期。这种预期又取决于他对整体及局部房屋市场供求关系的预期,这又涉及土地供需的预期。政府在这些环节上有时发出了误导性信号。

  面对房屋价格上涨的局面,政府尤其是

国土资源部门却不断宣布收紧土地供应。地方国土部门更是火上浇油,比如北京市就明确规定,城里不再供应
经济适用房
用地,某些地区甚至不再供应住宅用地。

  从这些信息中,公众可以得出的唯一结论就是:土地供应越来越少了,房价肯定要上涨了。基于这样的判断,消费者蜂拥进入市场。因此,政府在进行调控的时候,不要再发出人为制造供应紧张、刺激需求的信号。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