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还房地产市场净土 让买房人自己作出判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 06:25 第一财经日报

  刚刚超过上海摘取中国房价上涨之冠的北京,聚焦了万众之目。最近,北京市建委公布的数据再一次把影响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空置率抛向公众。

  根据北京市建委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4月30日,北京市可售的期房项目共计1512个,其中未售住宅109106套,面积为1541.39万平方米;已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现房销售项目855个,其中未签约住宅17815套,面积为289.14万平方米。两者相加待售房面积达到1830万
平方米,占全部可售房面积的60%。

  这一数据是否能够证实,具有较强的公信力,现在很难作出判断,至少在之前关于北京市房价首季上涨幅度的统计中,北京市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就让人难知就里(当时北京市的统计结果是首季上涨17.3%,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是7.3%)。

  北京的情况是一个突出的典型,其实进入2006年以来,包括中部城市、中小城市在内的整个

房地产市场涨声一片,其中被喻为房地产市场相对较为成熟的广州、深圳市场,也出现了持续的房价上涨,当地
开发商
抛出“地荒”来解释房价上涨的合理理由,但在众多数据的印证下也不攻自破。房地产市场成为了外行看不懂、内行看不清的柠檬市场,市场噪音横飞,掩盖了市场的真实性和可预见性。

  噪音干扰是否仍然处于合理正常的范畴之内?对于当前房市,往往是政府、开发商、投资者或消费者、专家学者各执一词,且自相矛盾,导致人们对目前房市存在一个普遍的心态就是:谁也不可信、谁都不能信、谁都不敢信。

  一般来说,市场交易中掺杂有噪音其本身并不奇怪,毕竟市场不能保证不同交易方在交易中都能获得信息的完整对等或对称,因而噪音存在于所有的市场交易中,只是影响程度不同而已,噪音正常干扰市场的一个底线就是具体的、个别的失真交易。

  但多噪音交易市场最直接、最明显的一个后果就是造成市场交易主体在交易抉择中不断受到大量无法证实、缺乏公信力和可预见性数据及信息的干扰,进而使得交易主体在交易中陷入迷茫。

  一切维系开发商与购房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现状的行为,客观上都是在为开发商囤积房源、哄抬房价提供便利。由公共部门权威发布的、具有普遍公信力的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客观解释性分析,对于购房者的意义不言而喻。而对于政府来说,这不仅不难做到,而且相对于房地产这样的特殊商品来说,也是应尽的义务。但是,去年在落实国家有关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时,一些地方政府曾推出“开发企业销售经营信用公示制度”,规定市建委负责归集开发企业在

商品房销售中有关信用信息,并开通合同网上签约系统。然而,系统中本该具备的开发企业信用档案以及其他实用信息,很多却长久未能开通。而从眼下开发商通过垄断信息哄抬房价的现实看,这样的设想,显然没有达到应有的服务目标。

  对于房地产来说,它本身带有自居消费、投资、投机等多重混杂的市场属性,因此房地产市场相比其他市场并不容易显现出典型的市场均衡点,即人们购买房产的动机是不同的,自居消费的房价均衡往往会被投机和投资需求所冲淡,而投资和投机,特别是投机很难找到逻辑起点和落点,因此这是当前人们对房市各执一词的一个客观因素。

  然而,房地产本身存在多重混杂的市场属性只是导致得出正确判断的复杂程度,并不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其本身就不可预见,造成当前房地产市场混沌的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一些利益主体有意投放到市场的“噪音”。如开发商、投机者投放到市场的虚假销售、地荒等,它在一个所有市场信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系统集成的情况下都变成了对消费者的交易干扰,扭曲着人们的交易行为和交易动机。

  因此,对于当前的房地产困局,最重要的并不是判断房价的高低和市场是否理性,而是需要营造一个完整的市场信息集成的环境,减少和过滤恶意噪音的干扰,让市场和交易主体自己做出判断。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7,5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