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还是降息 这是个问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 00:11 中国经济周刊 | |||||||||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 相比美联储碰到的“长息之谜”(短期利率上升,但长期利率下降),我国央行所遭遇的利率之谜显然更为复杂。 一方面,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运行“热度”因宏观调控而持续下降一段时间后
事实上,上述看似矛盾的现象一直在困扰着中国经济的健康有序运行。中国经济动辄过热或者过冷的不正常状况,很大程度上可以解释为资金过剩导致利率过低,而利率过低又刺激投资反复冲高。 但即使如此,加息也未必就是明智的决策。在我国利率体系中的大部分已经实现市场化的今天,央行能在多大程度上扭转经济基本面,本身已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2004年起我国亦曾采用过包括小幅加息在内的一些紧缩政策,但很快,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一路下滑,反映了这些措施的效果非常有限。 我们认为,中国较低的利率水平(并且存在下行压力),很大程度上是由长期存在的储蓄大于投资而决定的,更何况,押注人民币升值的热钱大量涌入,更是加剧了资金供过于求的局面。不难预见,至少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居民消费需求不会出现大的提升,而中国的投资率已经高到令人不安的地步,因此现有低利率环境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但在这种基本供求关系之外,中国较低的利率水平仍然有着人为扭曲的成分。不同于日本等国出现的流动性陷阱,中国的情况是,一方面,大量资金积淀在实体经济之外,但在另一方面,大量信贷需求却未得到有效满足。譬如说,在广大农村地区,资金大量流出、金融“失血”严重,政策性银行职能弱化,国有商业银行悄然退出,农业在整个金融机构中占用的贷款余额不到6%。再譬如,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当下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但是针对这部分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继续突出,严重制约着这支有生力量的发展壮大。 中国信贷供给的二元乃至多元局面由来已久,很长时间里,金融机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向国有企业提供廉价资金,为国企改制承担成本。这种半官半商的做法已经成为了定势,即使是在银行自身也在纷纷改制为股份公司的今天,他们所谓的“商业化”取向不过是更多地表现为对“优质客户”的红海竞争中。而其风险控制手段欠缺、风险定价能力缺失的弊病,却未见得有多少改观。 中国的低利率和高投资所以令人不安,主要原因仍在于效率太低。吴敬琏教授就认为,中国的增量资本产出率居高不下,已经到了危险的地步。其实,若从长期来看,为了使经济增长保持一定速度,相当规模的投资是需要的,甚至还可以再扩大;但其前提是,我们必须对现有的一整套投融资体系进行根本性变革,尤其是在微观基础层面,否则的话,即使央行制定了“合理”的利率及汇率政策也没有用,更何况,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合理”的货币政策,最多也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而已。至于商业银行通过降低存款利率来扩大存贷息差的做法,则更是多少有点治标不治本的味道。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