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全球化为何陷入泥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6日 10:25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Sebastian Mallaby

  数年前,全球化的反对者们曾涌上街头,扰乱世界多边组织的会议。如今,更为严峻的事情正在来临。反对者们是销声匿迹了,但国际机构也一片混乱了。反全球化与全球化双双沉默。

  这要始于贸易谈判的失败。在2001年的恐怖袭击之后,全世界一致认识到富裕国家需要向贫穷的出口国开放市场。可事到如今,多哈回合贸易谈判似乎已名存实亡。本月取得突破的最后期限眼看就要错过,欧盟拒绝大幅削减农业关税,布什政府也发出了放弃解决贸易专制问题的信号,将其转交给了预算部门。

  再看看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姆·亚当斯(Tim Adams),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部长,对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Mervyn King)提出了批评,断言IMF指责中国为首当其冲的货币操纵国,是要以此来证明它自己的存在。这等于是在说,IMF该关门了,因为它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让中国按照它的要求来改变货币政策。同时,亚洲国家也在通过建立自己的外汇储备孤立IMF,致使IMF的最后担保服务成为多余。阿根廷和巴西早已还清了IMF的贷款,失去了支付大笔利息的这批客户,IMF陷入了预算危机。

  还有世界银行,它正在行长保罗·沃尔福威茨(Paul Wolfowitz)的带领下,苦苦地寻找出路。并不是沃尔福威茨的想法不对,他对腐败问题的关注是合情合理的。不过他新官上任以来,主要的政策言论都没有征求过手下专业人士的意见,他还疏远了董事会中代表世界银行主要的国内股东的成员。结果,提供捐助的政府便不太愿意在世界银行的帮助下开展援助活动。他们更愿意建立平行结构的机制,重新创造机制是很昂贵的。

  IMF、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遇到的麻烦是自相矛盾的。并不是全球化的根本动力在减弱,而是没有人愿意将政治资本投资于全球性的机构。贸易在扩展,双边贸易协议如雨后春笋般萌生,然而政府却没能在多边的多哈谈判中达成降低关税的共识。同样地,援助也在扩展,但更多的新注入资金是通过未经协调的双边渠道流入的,而不是通过世界银行。国际金融流动仍在大幅度地继续,但各国却不再对维持IMF对抗风险的保险人这一历史地位感兴趣。

  因此,贸易自由化陷入了泥潭,援助没能像它应该做到的那样连贯,下一场金融火灾将由身负重伤的消防员来处理。不过,对多边机构漠不关心所付出的最大成本是军事和政治上的。伊朗在忙于核试验,苏丹在应付种族冲突。联合国在面临种种危机之时也是无能为力。其成员国对共同合作、在贸易上互相让步这类事情也不再兴致勃勃。

  同样的倦怠也感染了其他政治多边化的阵地。北约在苏丹达尔富尔的问题上,也不比联合国更有威力。欧盟尚未从选举人对宪法的否决中恢复过来;法国、

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跨国商业并购正面临着国家主义反对者的阻挠。同时,由于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的崛起,八国集团的年度峰会已失去了它的正统地位。而重新规划这一聚会的提议还远没有找到头绪。

  15年前,冷战的结束给人们带来了获得国际机构新凝聚力的希望。但是今天的大国却似乎并不热衷于创造一个富有活力的多边体系。欧洲被经济萎靡和建设自身联盟的挑战搅得心烦意乱。日本尚未将经济实力转变为政治或军事的力量。印度有着成为民主大国的巨大潜力,可它只是刚刚意识到这一点。

  美国看似是这多边体系的唯一卫士了,可是布什政府为了“有效领导”这个团队,已经疏远了太多的选手。其粗制滥造的对外政策只是对他国的漫无目标做出理解性的回应。可悲的“单边主义”,已经破坏了虽然微乎其微,但仍然有可能存在的迈向多边道路的可行性机会。

  (本文由LATWP授权刊发,作者系华盛顿邮报社论版职员,本报见习编辑左薇薇翻译,本报保留中文版权)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