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困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6日 10:02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陈 中 海南博鳌报道 高油价是否仍然持续?
2004年至今,世界对能源的需求从1.8亿桶增加到了2.5亿桶,涨幅不到50%,但价格却由每桶30美元左右涨到了现在的70多美元,涨幅高达130%。 对此,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能源价格上涨,不仅是经济因素在起作用,政治、外交的因素也很重要。比如,最近的伊朗核问题便是导致油价突破70美元的主要原因。据张的判断,明年的原油价格应该能反映出市场的供需。 广东省副省长钟阳胜也认为,目前的高油价不可能长久持续下去。他说,近期油价大幅攀升,主要因为美国9·11事件,以及之后的伊拉克战争,还有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炒作等政治和经济因素相加而导致的后果,并非能源短缺的坚实信号。虽然现在新兴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随着科技进步,能源的单元消耗量却在降低,石油消费占全球GDP的比例已经从1970年代的7%下降到了现在的1.5%。 中、日、韩和印度等亚洲经济较活跃国家,同时也是能源对外依赖性比较强的国家。近年来能源价格的上涨,无疑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韩国贸易协会会长李熙范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三年时间,石油价格增长了近两倍,在经济学上是不能理解的,因为全球的整个能源市场一直供大于求。”李熙范的谈话中还讲到,印度的一位官员曾提过中、日、韩和印度的能源进口价格比其他国家还要贵一些,因此曾建议四国协商探讨,看是否能统一采购,从而加大议价能力,以降低石油进口价格。 而能源的供给方对能源价格走势的预估显得讳莫如深。2005年,雪佛龙公司成功收购尤尼科石油公司后,跻身亚太地区主要能源供应商行列,而其南亚公司首席执行官斯蒂芬·格林在此次博鳌论坛上,却缄口不谈价格问题,只是敦促亚洲国家要开放能源市场。 广东LNG(液化天然气)项目的主要供应商澳大利亚的澳德赛能源董事长唐·沃特虽然认为原油每桶40美元的价格比较合理,但也并没有就价格走势做出预估。他同时表示,虽然现在的能源价格极不稳定,但市场不应该被怀疑为价格波动和变化的罪魁祸首,反而市场可以通过价格的调整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这次与广东的LNG项目的合作,对他来说,是个“不错的交易”。此项合作的促成,也得益于油价的高企。 新能源的机会 几年前石油价格仍在低位时,远离煤炭产地的东南沿海地区很多电站通过热效率较高的燃油火力发电。深圳的电力供应曾有约三分之一来自于燃油电厂。但随着油价飙升,燃油发电显然已丧失市场价值,LNG作为替代燃料正在沿海地区成为趋势。“作为石油的可替代能源的LNG的价格不会有较大波动。”波顿咨询公司顾问戴瑞·霍顿非常有把握地判断。钟阳胜也认为,LNG价格与原油并无必然的正相关关系。 目前,广东、浙江都有燃油电厂已经或正在改装LNG发电机组。广东和澳大利亚在LNG上的合作就是其中一个较大的电力项目。 煤电目前仍是中国电力来源的主要方式,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四分之三。2003年以来,煤炭价格翻了一番。而中国的单位发电标准煤耗为374克,高于国际的标准煤耗320克,效率偏低。同时,燃煤发电还对环境产生巨大压力。近年来城市的浓雾天气越来越多,空气能见度和质量降低,与燃煤发电产生大量煤烟不无关系。适当地提高燃煤热效率,以及降低煤电在电力生产中的比例,是当前中国应该重视的问题。 LNG作为清洁的一次能源,对远离煤炭产地的地区来说,其性价比在某种程度上要高于煤炭。但问题是,LNG的对外依赖度较高,能否保证供应的稳定和安全仍是变数。而且,现在世界市场对LNG的需求正逐步增加,其在价格方面的优势也有降低的趋势。 因此,大力发展核能,以及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就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核电在中国的装机容量中所占比重不到2%,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7%,而核电发达的法国,其比例更高达80%多。随着核电技术的进步,其安全性已有很大提高,长远来说不失为一个应大力发展的清洁替代能源。 在国家的“十一五”规划中,水电为“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的项目。虽然水电具有能耗成本低,不产生污染等优点,但造成的生态和环境成本受人关注。 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虽对环境几乎无任何危害,但囿于技术和成本的限制,其规模发展尚需一个较长的过程。但钟阳胜表示,中国正在制定相关政策,包括风电优先上网,风电价格可以略高,以及给予一定补贴等,鼓励对风电的生产和利用。 能源合作之惑 不愿谈油价的斯蒂芬·格林在会议上却多次强调,各国政府应当消除能源市场的壁垒,使国际公司能够自由地进入市场,这样才能保证实现能源供应和需求的安全。但伊拉克市场被美国强行进入之后,我们并未看到预期的能源价格的更加稳定,世界的能源安全反而更加没有保障。 那么,各国、各界高声呼吁的能源合作,又有多大的现实可操作性? 简单来讲,供应方的合作很有可能导致能源价格垄断。这也是为什么大的能源跨国公司积极实施并购的原因。而市场的开放,则为并购提供了便利。能源“大鳄”敦促开放市场的动机不言而喻。 供应方和消费方严格意义上并不存在合作,只存在购销关系。而消费方之间,则可以像供应方一样形成合作联盟。中国与俄国的能源情结,很难说成是合作的关系。因为两者在产业链中处在不同的位置,一个是买家,一个是卖家,两者的根本利益完全不同。反观中、日、韩同是消费国,合作的可能性则会大些。如此看来,在俄罗斯远东石油管道之争中,中、日、韩的合纵可能要比分别与俄连横对三国更加有利。 韩国贸易协会会长李熙范还提出:“中、日、韩和印度等亚洲能源需求大国除了可形成价格联盟外,还应在节能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上进行合作研究开发。” 中国要加快在素有“海上中东”之称的南海的石油开发,不可避免地要与邻国进行合作。而如何抛开疆界之争,对合作的成功与否则非常关键。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