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鑫:当前经济形势及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7日 17:39 《管理学家》 | |||||||||
朱之鑫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 经济涵盖面很多,“形势”又是一个军事术语。就我来说,研究经济形势,关键是要看“势”。按照《孙子兵法》里的“善战者谋于势”这句话对“势”的解释,“势”为“力
怎样看待当前的形势?中央“十一五”建议里的第一段,表述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十五’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第二层意思是,“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什么说,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我觉得,这里面包含着三个“面对”。 第一,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国内形势;第二,面对着非典型肺炎疫情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冲击;第三,面对着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又出现的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这三个“面对”,在去年及过去的五年中,呈现出很强的阶段性特点。去年以来,中央实施了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文件中使用了三个“显著提高”,即我们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地位都取得了显著提高。 为什么说,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因为,这个阶段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构想。即,我们不但要发展,而且要和谐发展;不但要建设和谐社会,而且要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本身,来促进整个经济发展。应该说,这方面在过去的五年,有非常明显的轨迹。现在讲,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实际上就是我们要用强烈的忧患意识、宽广的世界眼光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来应对挑战,显著地增加“三个力”——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奋力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去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和未来走势 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明显成效。2005年宏观经济平稳增长,重要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5年或者前年以来,宏观形势到底怎么样?应该说,中央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是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适时适度地、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调控,因政施策。特别是按照“分类指导、有保有压”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包括合理调控土地、以信贷投放总量的节奏来保持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调控,遏制部分地区房价上涨过快和投资增长过快;及时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加工贸易政策,抑制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的过快增长。包括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调整成品油出口政策,缓解了部分地区的紧张形势。 去年总的宏观经济形势,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平稳。去年一季度GDP增长9.4%,上半年增长9.5%,前三季度增长9.4%,总体保持平稳态势;工业生产10月份增长了16.1%,1~10月份增长16.3%;特别是农业,在上年大丰收的基础上,去年又获得了大丰收。在中国历史上,这种在大丰收之后再获得大丰收的情况是比较少的。整个工业企业和第三产业发展速度也非常平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比如说,我们在西部“两基”攻坚计划中,对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了“两免一补”;农村卫生、医疗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继续扩大;启动了解决21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应急工程,治理水污染,继续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9.2%。就业也按照预定目标向前发展。 2005年也是一个改革年。我们在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取得了突破,包括一些难度很大的、多年来一直想实施的改革措施,都在去年实施了。比如农村综合体制改革,包括加大减免农业税力度,启动以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有所加快;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顺利实施;人民币形成汇率机制改革等。这些都是整个进程中难度很大的改革措施。所以,无论是从改革,还是从发展、稳定等几个角度来说,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都是很好的。 2006年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 (一)基本取向是保持宏观调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006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而“十一五”又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性历史阶段。从长期来看,我们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的而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今后五年,就是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历史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我们一方面要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另一方面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特别是在统筹、协调方面有所建树。这就是要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2006年全世界经济增长的大趋势不会改变。据IMF最新预测,世界经济2006年将增长4.3%,当然也存在着不确定性。怎样使我们的“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应该是2006年宏观政策的一个基点。所以,2006年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取向,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特别要在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真正起好步;要在整个的改革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要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取得新的进步,来延续“十五”保持的宏观经济良好发展的趋势。 (二)要着重把握和处理好五方面关系 2006年,我国经济发展中要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几点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好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关系。既要继续加强改善宏观调控、坚持稳定政策,强调分类指导、适时适度微调来提高宏观调控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大力推进改革,加快体制创新,努力消除制约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体制障碍,更有效地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总的取向,应该是实现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相互补充和良性互动。 第二,要正确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增长质量的关系。既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又要用好市场和资源约束的“机制”,尽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上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入轨,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第三,要正确处理好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的关系。既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造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又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注意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加快现有企业技术改造,提升我国在整个国际经济分工合作中的地位,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第四,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既要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和壮大生产力,又要坚持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突出重点,特别是要把更多的社会资源,特别是公共资源,配置到社会发展的最薄弱环节上来,加快解决“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第五,要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人民利益的关系。既要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增加社会财富,又要扎扎实实地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使广大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