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宏观调控启动 新调控有啥新方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7日 07:21 每日经济新闻 | |||||||||
主持人: 今日沸点4月19日推出“宏观调控将重来?”的讨论话音未落,2006年中国的新一轮宏观调控就在水泥和电解铝行业率先展开了。 25日国家发改委表示,将推出系列举措,加快水泥和铝工业结构调整步伐,保证二
那么,2006新版宏观调控和前一次宏观调控相比,是简单的翻版还是新意迭出呢? 大众评判台 周小姐(易繁咨询分析师):此宏调应非彼宏调 宏观调控对于中国这样地区经济差别极大的一个大国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这在前一次调控中已经能看出来了。把东部的宏调政策放在西部显然就不合适。因此,总结前一次的经验,这次的宏调应该不是简单重复前一次的宏调,应该有很多新意,比如分类、分地区调控等都是有可能的。 乐宏文:宏观调控是好事 我觉得其实宏观调控是好事,会淘汰一部分效益不好的企业,保留一些业绩优良的公司。而且,经济过热有一部分原因是地方政府为了要政绩,盲目上马项目,造成项目重复建设,也造成了原材料的浪费。因此,我赞成宏观调控。 许先生:一些投资项目其实是浪费 我觉得又要来一次调控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和中央的博弈降低了政策效率。其他原因在于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但是一些投资被用在了重复过剩的项目上,从而形成生产能力过剩,可能导致破产和新一轮银行坏账。 欧阳小姐:地方政府可能放松了对投资的控制 中国经济再次过热有可能使中国消费价格指数持续处于低位,因此某些地方政府可能放松了对投资的控制;同时在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以及强制结售汇制度的背景下,银行体系的资金相当充沛,经过了前年以来相对紧缩的宏观调控之后,银行正急于为资金寻找出路,货币投放这么多不收回的话,对经济高速增长肯定有影响。 话题策划主持 凌建平 MSN主持 祝裕 ◆沸点特稿 此次的政策将与2004年大有不同 梁红 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近来强劲的经济数据和对即将到来的政策紧缩的讨论让许多人好奇:目前的繁荣和政策风险是否与2003年末2004年初的情况类似? 在我们看来,目前的宏观议题和风险的确与两年前非常相似。事实上,我们相信现在的政策挑战与2003-2004年“过热”的一幕拥有同样的根源:人民币被低估。不过,我们预计此次的政策回应与2004年大有不同。我们尤其认为,本次政策调整将更注重保存内需的力量,货币调整将被当作一种宏观政策工具使用。 所以,我们确信早期的政策调整将增强政府在通胀控制上的公信力,从而帮助延长这一周期的持续时间。 这次政策有何不同 本次周期相比2004年初更加成熟。在我们看来,特别是从劳动力市场紧张和工资压力上判断,现阶段的经济只可能出现有限的疲软。相比之下,2004年初的经济仍然处于摆脱低于潜力的增长和通胀阶段的前期。换句话说,容器更加满了,对于政策制定者,增长和通胀平衡可能没有那时顺利。 挑战仍然相同 中国自2003年早期开始的宏观政策议题仍在继续:中国是否宁可选择通过货币升值来减缓国外需求的过度增长,从而使国内需求在没有通胀压力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加? 2004年的政策选择有效地抑制了国内需求,同时使出口继续活跃。两年后,政府现在再次面临同样的政策挑战。 我们认为政策制定者此次在三个方面的记分牌将更漂亮: 1.政府将在本周期初期调整政策,并对自己控制经济的能力更加有信心。 2.政策制定者这次将尝试保存内需的力量,因为他们现在看到更多外需带来的风险,部分原因是其主要贸易伙伴加强了针对中国出口的贸易保护。 3.由于更加依赖以市场为基础的机制和对市场反应更灵敏,这次政策调整将更有利于市场。 政策调整何时发生?如何发生? 我们相信政策可能于近期开始紧缩。我们预计金融将于2006年第二季度开始收紧,同时中央政府将加强对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劝导以减缓投资和贷款增长。 这些新政策在三到六个月内可能有效。只采取劝导方式的政策调整可能欠缺效力,不过我们也预计中央政府将改变市场参与者的潜在动机,尤其是通过推高过低和无风险的利率。 (郑洁节译)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