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开放与合作:亚洲的新机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5日 15:02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程实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博士 世界经济暗礁四伏,而各类问题的核心又都与金融瓶颈的存在息息相关:中美经贸博弈的焦点在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争论四起,国际油价失控的关键在于投机势力的资金操作,亚洲货币一体化搁浅的重心在于金融合作的缺乏。金融气象的阴云密布构成了此次博鳌论坛最重要的国际背景。
在金融背景错综复杂的2006年,博鳌论坛通过形形色色的专题讨论悄然指明了亚洲的新机会:金融开放与合作。 2006年博鳌亚洲论坛于4月21日~23日在海南博鳌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为“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机会”。那么,亚洲的新机会在哪?把握宏观走向,读懂博鳌论坛,显然需要一些超然的大局眼光和国际视角。 2006年4月的世界经济风起云涌、变幻无常。在经历了波特曼公告、舒默—格雷厄姆修正案的双重冲击之后,中美经贸博弈随着高层互访的进行日趋柳暗花明,但在保守势力的夹击之下,整体局势依旧扑朔迷离;在度过了一小段风平浪静的蛰伏期之后,国际油价再掀狂飙浪潮,以破纪录的另类方式不断挑拨国际能源安全的神经;在经历了多年的精心酝酿之后,亚洲货币一体化貌似在年初出现了重大转机,但亚洲货币单位的难产让拐点的到来又变得遥遥无期。 种种迹象表明,世界经济暗礁四伏,而各类问题的核心又都与金融瓶颈的存在息息相关:中美经贸博弈的焦点在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争论四起,国际油价失控的关键在于投机势力的资金操作,亚洲货币一体化搁浅的重心在于金融合作的缺乏。金融气象的阴云密布构成了此次博鳌论坛最重要的国际背景。 博鳌论坛是“世界了解亚洲、了解中国的平台”,而作为论坛主人的中国此时此刻正处于金融结构改革的十字路口。2006年是中国加入WTO后金融开放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2006年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突破之年,2006年是中国金融板块重建的重要一年,无论如何,2006年是中国金融、中国经济命运攸关的关键一年,这一年的博鳌论坛势必与金融改革如影随形。 实际上,博鳌论坛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在细致问题的讨论之中,对金融瓶颈的关注成为了一种潜在风尚:在讨论中美贸易失衡的时候,促进中国金融机构的开放化、自由化和现代化愈发被视为治标治本的关键措施;在讨论住房改革和房价问题的时候,完善金融信贷的风险控制逐渐受到业界瞩目;在讨论能源问题的时候,对国际金融市场的货币冲击进行防范渐渐成为了一种常识;在讨论创新问题的时候,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激活日趋得到了市场关注。而在中国银行业改革、亚洲货币一体化、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等专业化的金融议题上,博鳌论坛更是在畅所欲言之中促进了共识的形成。 更加可贵的是,博鳌论坛本身通过加强高端对话、完善经济交流的方式为亚洲金融一体化创造了一个和谐、理性的宏观环境。无论如何,金融学的理论知识和欧元区的现实例证共同告诉我们,区域金融一体化的核心不仅在于金融基础结构的健全,更在于区域内部成员彼此间的相互信任、相互了解和相互依赖。博鳌论坛作为始建于2001年2月,由26个亚洲国家共同参与,总部设在中国的非官方、非营利、定期、定址的国际组织,令人吃惊地起到了牵线搭桥般的催化剂作用,为亚洲金融开放与合作、亚洲经济稳健和和谐做出了令人称道的贡献。 总之,在金融背景错综复杂的2006年,博鳌论坛通过形形色色的专题讨论悄然指明了亚洲的新机会:金融开放与合作,一个古老但不失优雅的永恒经济议题。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