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涨价听证不应回避街头民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 17:02 新浪财经

  周士君(牧野风)

  油价上涨,诸多城市纷纷举办出租车行业涨价听证会,并不约而同地将上调运价当成化解高油价压力的“不二法门”。上海大众出租车公司的一位司机说,“我们更希望能减少月租而不是提价!”出租车公司的高额“租金”,为何在高油价的压力之下雷打不动,却动辄打老百姓“钱袋”的主意。(4月24日《大河报》)

  类似上海出租车司机的声音,河南卫视记者在郑州街头采访时也遇到相同的质疑。面对这次涨价听证,出租车司机之所以能跟乘客同一个鼻孔出气,且卖方与买方站在了同一立场,原因就是每一位出租车司机内心都十分清楚,涨价看似可以提高收入,但涨价又肯定是把双刃剑,表面上看可以解决因油费上涨而多出的运行成本,但同时更会减少乘客数量。毕竟价格上涨之后,乘客自然会考虑乘出租车与乘公交或其它交通工具的性能价格比了。这样出租车就难免会受到消费者的冷落,致使涨价非但不能化解高油价带来的运行压力,反而还会令出租车的生意变得雪上加霜。

  在

出租车涨价听证中,司机们的“另类呼声”在听证会会场之内未必能够真切反映出来,但记者在听证会会场之外采摘到的这些“街头民意”,却并非没有一点的道理。以上海大众等多家出租车公司的情况为例,现在出租车公司的月租金标准是根据3年前的车价、运营成本制定的。3年来,除保险费有所增加外,
养路费
等规费大多都降低了不少,车辆的价格更是一降再降。出租车公司最大的投入便是车辆,可如今车辆折旧费大幅减少,租金却不能相应减少。所以如今油价上涨,各地听证会的主旋律或听证主题,竟无一例外地把涨价的目标锁定在了消费者身上,显然说明听证会在设定听证内容环节事先就出了偏差或偏离了准星。

  可是,听证会毕竟是政府进行公共服务价格调整时听取民意的法定渠道,假若出租车调价听证也像诸多景区涨价听证那样逞单向度运作,甚至还没听证便已“跑题”。那么,如此听证不仅难以具有真正的民意支撑,而且其权威性也将会大打折扣。这也是时下我国许多听证不能保证公平公正的原因所在,直至常常为媒体或公众所诟病。

  故而在时下听证自身尚存在诸多瑕疵的情况下,政府在开展公共政策决策环节,便应注重将通过听证等法定形式采集到的民意,充分与听证会场场之外的一些“街头民意”相结合,从而保证最大限度地搜集民意,尊重民意,以做出真正符合民意的科学决策来。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