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四措施解开农村债务死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 11:12 中国产经新闻

  撰稿/CIEN评论员 曾春光

  2006年1月1日,9亿中国农民告别了农业税,但时至今日,有些以农业税为主要财政收入的乡镇陷入“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

  税费改革后,乡镇的支出从哪里出?除了中央政府承诺给予的部分转移支付外,乡镇
政府面临的还债压力仍然十分沉重。 据专家保守统计,全国有近3000个县(市),平均每个县(市)的债务按2-3亿元计算,全国农村债务大约在6000亿-9000亿元之间。而这些钱是个什么概念呢?农村人口约有9亿,平均下来农村人均负债约667-1000元。今天的乡镇政府好像坐到了火山口上,时刻都充满危机。

  乡镇“滚雪球式”债务的形成复杂,既有宏观原因,又有微观原因,实质是经济和社会诸多问题的综合反映。乡村的可用财力持续在低水平运转,债务无力偿还,再加上利息负担,乡村债务已经进入恶性循环。这一问题不仅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村稳定,如任其发展最终会导致农民负担的加剧。因此,我国已连续三年将农村问题作为一号文件,中央对于农村和农民的关怀与日俱增。“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反哺农村”的新农村支持政策,也将原来由农村向城市的“输血”改为“回灌”,以保证整个社会的稳定。而且如果主要的债务完全化解,基层农村组织就可以轻装上阵,其他债务问题也就比较容易解决。

  整个乡镇的债务问题既有历史的遗留,又有新增的负担,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完全解决,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的解决原则。

  首先是充分分清历史债务的性质,因地制宜地找出解决方案。各级政府应通力合作,提出原则性、指导性的处理意见,摸清每一笔债务的来龙去脉,核实情况。尤其要理顺村、组、户的三角债务关系,分清责任,分类处置,逐步解决,力争使农村债权损失降到最低。理顺财务关系,确保将债权债务落实到位,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分担,不能压给村级组织甚至平摊到农户。

  其次是必须完善规章制度,确保没有新添不合理负债。实行严管实控不光是“埋堵债务”,更重要的是要真正把债务黑洞消灭在摇篮期,使农村的资产管理制度透明化,不再出现资金运作的“潜台词”。特别是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它们往往是乡村债务中最主要的债权人,政府应尽量部分弥补农村金融组织的债务,在市场准入和退出、利率自由化等金融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保证未来的

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这两大农村基层政府或者组织的重要资金供给者拥有宽松的金融政策环境,可以开展灵活的金融服务。

  第三是进一步探索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新体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昌吉市率先实行的“股田制合作方式”就是范例。这里的农民以土地向合作组织入股,按组织收益分成,按劳动多少分成,走共同致富的和谐道路。另外针对小型乡镇的分散现状,笔者建议乡、镇合并为一体,共同支配资源;协调规划,建设规模型小城镇,做大做强手中的

蛋糕;乡镇集聚优势产业链合拢出击,进一步拓宽农业的发展渠道。

  目前,我国财政供养的行政人员已超过3800万人,人数还在不断增加,财政每年需要增加的工资性支出就占国家新增财力的60%以上,在不少地区新增财政收入约有80%以上用于人员经费。乡镇的机构很大程度上也存在臃肿的现象,精简机构和人员势在必行,最终减轻财政压力,减轻农村债务负担。

  第四是多渠道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十一五规划》将建立高中阶段教育助学体系,由政府买单,强化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对财政困难县义务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力度。同时还要平衡公共教育资源,逐步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以及薄弱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倾斜。特别是要探索多渠道多样化的筹资形式,发展民营教育,调整教育布局,整顿教育队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各级政府要增加职业教育投入,重点支持面向农村学生的中等职业学校。但是教育支出分解到县级政府一级,还是会出现“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再次分解,最终还会落到乡镇的头上。因此,加强配套改革,形成教育资金的单线良性循环,防止教育“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从而加大乡镇债务问题的出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