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国际收支·中美关系·房地产价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 06:30 第一财经日报

  郭继丰

  关于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是开放经济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和衡量指标。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超过8000多亿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在国际收支表中则表现为外
汇储备的超额增长。如何实现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均衡发展,是“十一五”期间需重点解决的内容。

  胡晓炼: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积极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在《求是》(2006年第8期)发表了《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认为应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积极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胡晓炼认为:国际收支持续大额顺差可能会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如购买外汇成为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可能影响货币调控的主动性和效果;境外资金流入超常增长,一旦环境有所变化,又可能转为集中流出,影响国内经济金融稳定;贸易顺差的快速增长容易引发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摩擦,恶化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等。因此,维护国际收支平衡是趋利避害的需要,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体制创新,加强政策协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金融时报》:国际收支失衡的解决方案是多边的。4月21日,英国《金融时报》载文《世界承受不起美中交恶》,文章认为:国际收支失衡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多边的,因为全球国际收支在本质上是多边的。即便人们错误地聚焦双边平衡,美国对中国内地的赤字也只占其总体赤字的四分之一。在全球背景下,我们发现,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大致相当于石油输出国家和发达经济体(除美国外)2005年盈余总额的六分之一。如果美国在双边关系中强加自己的意志──也许通过威胁征收进口关税的方式,就像它1971年打破布雷顿森林(BrettonW oods)汇率体系时所做的那样,那美国就会令别国蒙羞。但今天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与冷战时期日本和欧洲与美国的关系不同。有损两大强国的一系列双边冲突,会毁掉今后几十年世界所依赖的工作关系。面向新时代,美国可以重启多边方式,也可以将其埋葬。让它作出明智的选择吧。

  关于中美关系

  在世界经济失衡情况下,中美两国的关系走向无疑是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美关系的现状如何?未来会如何演变?

  倪峰:中美关系框架趋于稳定。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助理倪峰在4月17日《环球时报》发表《中美关系框架区域稳定》一文,文章认为:与去年下半年相比,中美关系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趋好;中美关系内在发展总体稳定,但不确定性有所增加;国内因素继续对双边关系形成干扰,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去年主要炒作带有宏观性质的“中国威胁论”,而目前主要放在微观层面的经贸和人权问题。在处理中美关系时既可以保持充分的战略自信,同时也可以更具有针对性。美国国内政治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所谓的中美关系“周期律”,包括4年一度的美国大选的“大周期”,和每年6月前有关中国正常贸易关系地位的审议、年中美国国防部发表的《中国军力报告》、美国国会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发表的《中国经济发展对军事现代化影响的评估报告》所形成的“小周期”。

  王逸舟:中美关系应以积极的“增量”抑制某些消极的“存量”。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逸舟,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构建稳定的中美关系》文章,文章认为:中美两国应特别重视和关注对方的重大利益,决策部门应当尽量用平常心、冷静看待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不断摸索新的合作点、以积极的“增量”抑制某些消极的“存量”,从中美高层交往的历史中获得启示。文章建议:双方有关部门和智库机构要充分意识到中美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难点和结构性麻烦,考虑到中美两国的巨大规模和影响力对这些不时出现的危机事态假使处理不当很可能造成全局性的危机,加紧研究改进性措施和预防性手段,如加快建立健全军事沟通与危机管理机制,积极联手应对贸易失衡现象,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开发新的能源等。

  关于房地产价格

  关于房地产价格的争论随房价不断攀升,讨论的层次也在不断深入,“口水战”应该引起居民、投资者和政府的冷思考,一些经济学家已经不再简单纠缠于房地产价格的问题,而是逐渐接近于土地本身。

  周其仁:在技术变化的条件下市场对土地需求的增加能够引起土地供应的增加。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土地落价又归谁?》的文章,认为土地的供给弹性不是零,楼价既可能急升也可能猛降。文章指出:传统观点认为土地只可能涨价,不可能降价,按照学术化的推理是说由于土地缺乏供应弹性——即上帝造地的数目是给定的,难以对增长的土地需求作出灵敏的反应——因此,只要人口持续增加,或收入持续增加,或人口收入一起持续增加,土地的市价就一定会因为供应量缺乏弹性而飞涨,“地价不落”的教条深入人心。但是,土地的供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突破了“供应弹性为零的经济学”的假设。在技术变化的条件下,市场对土地需求的增加是能够引起土地供应的增加的,反过来也一样成立;在经验上,楼价、地价既可能急升,也可能猛降。

  尹中立: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只是市场各方充满理想主义的期待。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发表《特殊的价格形成机制导致房价难以稳定》的文章,认为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只是市场各方充满理想主义的期待。文章认为:房地产的“需求”包含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两个方面,房地产具有投资品的特性,使得它们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一般商品有较大不同,不能用一般商品的均衡分析方法来分析房地产市场。投资品的价格决定不遵循一般商品价格均衡规律,而取决于未来的收益预期;投资品的市场没有均衡点,更不存在均衡价格,其价格波动规律就是“追涨杀跌”。房地产市场的这种特殊的价格形成机制,使房地产市场表现为暴涨暴跌的特点。当一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上涨趋势之后,房价会越涨越快,导致泡沫产生;而一旦房市的价格拐点出现,市场会出现恐慌性抛售的局面,市场信心丧失,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修复。如果不让市场出现暴跌,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让它暴涨。如果已经出现了泡沫,应该当机立断,否则泡沫会越来越大。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