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胡润:寻找中国的卡耐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3日 17:42 南方新闻网

  记者 兰红 上海报道

  胡润的每一次出场,必定引发一场关于中国富豪们的新视角和新的口水战。哪怕这一次,他为这个乐善好施的国家带来的是慈善榜,仍然不可预计地陷入纷争。当然,他很清楚围绕在他身边的那片质疑声;他也知道,那些人在质疑什么。

  他一边说着话,一边转动着手上的杯子。咖啡厅里音乐舒缓,跟着曲子,他的身子甚至不安分地在椅子上扭来扭去。这是一个珍视现在处境的人。他很容易地适应了刚刚进来不到两分钟的室内环境,并且用那双蓝色的眼睛,习惯性地对面前的人进行了瞬间的判别。只是,他已经适应了的中国,会不会让他找到一个新版的卡耐基呢?

  中国人也做慈善吗?

  南都周刊:4月18日,中国社工协会企业公民委员会和《公益时报》联合发布了一份中国慈善榜,和你4月11日发布的慈善榜相比,我们发现同一个人的捐赠数额差距非常悬殊,排名也不一致。这是为什么?

  胡润:是有很大差别,我觉得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我们在计算捐赠款项的时候,不仅计算现金,也计算具有法律保护效应的承诺数字。比如余彭年捐赠的20亿元,这部分现金和财产,不能抵押,也不能贷款,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个数字是有效的。在杨澜和牛根生身上,也是如此。第二,我们公布的是累积了3年的数据,而他们的数据以去年为主。

  南都周刊:这也是你第三次推出中国慈善家排行榜,2004年推出这个榜单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胡润:1999年,我决定和朋友们一块做一份“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有这个想法的第二天,我就在考虑,我该通过什么方法找到这些富豪们呢?在国外,找到富豪的方法很简单,最富的人应该是捐赠最多的人。比如,比尔·盖茨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慷慨的人。可是,1999年,这条路在中国走不通。

  2002年,我的一个朋友重提此事。可我们发现,时机还是不够成熟。没多少人真正在做慈善事业,捐款数字太小,而且互相没有太大差别。2004年,我们动手了。然后,一年一次地继续着。

  南都周刊:三年时间过去了,有哪些变化让你记忆深刻呢?

  胡润:之间有什么变化呢?我想是数字越来越大了吧。今年触动比较深的是碰到了余彭年。以财富总数来说,有多少中国人能上全球财富500强呢?但按照美国《商业周刊》的统计数据,余彭年的捐赠额度放在美国也能够排在前30位。

  这不仅让我惊讶,让国外媒体也惊讶。这两天,我刚接受CNN的采访,他们疑惑:中国人也做慈善吗?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啊,中国人吃穿住用行,应该样样都归国家管,为什么还要做慈善?

  杨澜的5.5亿怎么算的?

  南都周刊:事实上,中国人也很惊讶。比如,很多人质疑,杨澜真的捐了那么多钱么?你能否跟我们透露一下,你到底怎么计算出来呢?

  胡润:我们的做法其实和《商业周刊》、《泰晤士时报》没什么差别。无非三条途径:找慈善机构、找企业家本人、找公开消息,比如财务报表。我们需要做的,便是核查从这三个渠道得到的数据。如果说我们有不一样的地方,我想主要是我们将具有法律保护效应的承诺数字也算进去了。

  比如杨澜,她把自己所持有阳光媒体投资集团股份的51%承诺捐赠给慈善事业。目前为止,这51%有法律保护,大概值4.5亿元;加上杨澜以前做的慈善事业,有1亿元左右,所以,加起来,她的慈善款项有5.5亿。

  南都周刊:如果每一个人的捐款数额都要经过核查,那么,做完一份榜单,你大概要接触多少位企业家呢?

  胡润:坦率地说,很难分清楚我是为了做慈善榜还是百富榜才去接触他们的。只能说,我们每天要接触很多人。有媒体说我们大概接触了2500人,或许比这还多也不一定呢。

  当然,不是所有上榜的人,我们都接触过。比如排名第六的赵汉青,从中国人民大学的官网资料看,他捐了1亿元给校方建教学楼,可是他本人不愿意出面,中国人民大学方面也不愿意提供他的联系方式,我们一直没有联系上他。但那笔捐款是确定无疑的,我们考虑再三还是把他放在榜上了。

  南都周刊:看来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上慈善榜。除此之外,这些企业家们还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胡润:反应倒是蛮有趣的。有些企业家不配合百富榜,却很配合慈善榜,比如,李金元、许荣茂;但有些企业家却恰恰相反,比如楼忠福。他们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呢?我想,或许是他们信佛教、信道教的缘故吧。

  中国的慈善大王在哪里?

  南都周刊:从百富榜和慈善榜的数据对比中,也有很多问题耐人寻味。比如,为什么更多的知名人物没有捐赠?我们怎么做,才能让慈善者越来越多呢?

  胡润:慈善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而是一个三角关系,涉及到企业、慈善机构和政府三方的责任。对于身在其中的企业家们来说,很重要的问题是,他们应该先把慈善做好,还是先把企业做好?

  我们拜访过的一家企业,拥有2万多个员工,每年纳税1亿元,他们也在为这个问题困扰。我认为,企业对社会最大的慈善是创造就业和缴税,做慈善并不是企业必尽的义务。所以,不需要给他们太多的压力。不如,慢慢来。

  南都周刊:中国是否有可能产生像卡耐基那样的慈善大王呢?

  胡润:非常有可能。卡耐基的特征是什么呢?他是全球首富,于是他完全有可能成为全球最慷慨的人。在中国,我们不能指望一个穷人把所有的钱捐出去,从而成为卡耐基。要成为卡耐基,必须先把财富累积上去。这一点,我对中国很有信心。

  南都周刊:除了财富积累,还有没有其他方面需要做的?

  胡润:在中国有一个问题,人们对慈善机构不是那么信任,他们总是担心这些机构会从中克扣一部分的钱。这些机构真的很年轻,虽然有一些机构历史悠久,但开始正常运作也就是1994年的事情,他们在人才、系统和品牌信任度上,还做得不够。在这方面,不妨学学国外的经验——除了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法律环境之外,企业捐赠的时候,可能会另外给慈善机构捐一笔钱,以保证它正常运作。

  另外,让民间慈善机构发挥更大的作用十分重要。最近,我和德国一位知名企业家Florian Langenscheidt交谈时,他的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他说,民营慈善机构往往能够用1块钱,便能够完成政府需要花费3块钱完成的事情。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