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的思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 11:26 《经济》杂志 | |||||||||
文/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梅松博士 总部经济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组织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企业总部与生产制造基地空间分离,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聚集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发展总部经济,既是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到更高阶段,实现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战略选择,也是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优势,带动周边及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的重
总部经济理论提出后,许多中心城市纷纷将发展总部经济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具有科教、人才、信息等发展总部经济的诸多优势条件,发展总部经济走在了全国前列,总部经济已经成为北京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的重要推动力。 一、总部经济是对“首都经济”的深化和拓展 1997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首都经济”的发展思路,首次明确了首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首都经济”提出以后,北京市委、市政府加快北京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有力地推动了首都区域经济的增长。经济增长的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北京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4:37.6:6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在“十五”时期下降了18.2%,达到11.19吨标准煤;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到98立方米。 但是“首都经济”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总部经济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首都经济”的内涵,为首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发展总部经济,跳出了过去从产业发展条件角度进行产业选择的思路和模式,从“产业链高端”、“功能链高端”来选择产业发展,通过企业研发、营销、结算、管理等总部功能环节的集中,即通过企业总部的聚集,带动各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进而形成总部经济,带动城市的发展。 在《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采购中心和营运中心,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在京设立分支机构和总部,进一步提高北京的国际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总部经济作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已经被确定下来。总部经济对首都经济发展具有四个重要意义: 第一、发展总部经济是北京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发展总部经济能够释放首都高端资源的效能,在实现首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带动环渤海以及更大范围的其他区域共同发展。 第二、发展总部经济是实现首都城市功能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的现实途径。发展总部经济符合首都资源特点,能够有效地发挥人才、科技、信息等高端资源的优势,规避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短缺的劣势,在实现首都城市功能定位要求的前提下,推进北京经济发展。 第三、发展总部经济是北京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发展总部经济,一方面能够有效解决在城区范围内制造业外迁后产业替代和产业接续问题,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通过总部的聚集,形成强大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带动金融、法律、会计、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服务业水平,促进北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四、发展总部经济是提升首都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的重要举措。发展总部经济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升北京市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改善城市居住与生态环境,构建和谐首都,塑造国际化城市的新形象。 二、北京发展总部经济具有突出的优势条件 北京是全国的首都,发展总部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是北京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北京具有丰富的科技教育人才资源,北京地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8个、重大科学工程9项和国家工程技术中心41个,61所高等院校和包括中科院等在内的一批科研院所;北京地区两院院士673人,占全国的近一半。近年来,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带动下,北京市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人才队伍不断扩大、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环境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核心、产学研互动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十一五”时期,北京市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在全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走在了前列,这将极大地促进北京自主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 二是北京专业化服务水平较高。企业总部的各种商务活动、研发活动需要各类知识型服务业的配套支撑,如金融、保险、法律、咨询、培训、会展等。知识型服务业是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较快,2004年北京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居首位。尤其是以金融、保险为代表的专业服务业发展迅速,2004年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3.31%,这将为北京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专业服务支撑。 三是北京市场条件优势明显。企业总部迁移的一个重要动因就是企业市场规模的扩张。首先,北京市场需求总量大,交易活动非常丰富。2004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191亿元,房地产交易额达1498亿元;技术合同交易额达425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的31.85%。其次,北京市场信息密集程度非常高,汇集了大量的、种类丰富的产业信息,企业可以便捷地、及时地找到各类产品的生产制造和技术信息。此外,北京市场位置在内陆居中部,是连接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重要枢纽,北京可以作为企业向华北地区、全国乃至全世界扩张市场的重要基地或中转中心。 四是北京拥有较雄厚的产业基础。总部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周边生产制造的支撑。在“首都经济”战略的实施下,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渐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软件等五大支柱产业。2004年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77.66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9.27%。2002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振兴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战略,汽车制造、电子通讯设备制造、装备制造等现代制造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近年来推动首都区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为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此外,北京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城市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不断完善,也为北京总部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北京总部经济发展初具规模 目前北京总部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成为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05年底,爱普生、佳能、欧姆龙、松下、索尼爱立信、西门子等20多家跨国公司先后通过商务部的地区总部认定;外资研发中心达189家;具有跨国公司部分地区总部职能的投资性公司数量达到了140家,占全国的60%以上,高居全国首位。与此同时,远大、经纬纺机、蓝星集团等一批寻求更快更大发展的国内企业集团总部也迁入京城,成为北京总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北京市共有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286家。 在空间上,北京总部经济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商务中心区(CBD)、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三大总部聚集区。 商务中心区(CBD)。形成了以商贸活动为特色的综合性总部聚集区。截至2004年,CBD区域内入驻企业近3000家,聚集了98家世界500强企业,150余家跨国金融机构,外资银行占北京市外资银行的71%,2004年CBD区域财政收入占朝阳区近1/3。 金融街。形成了金融总部聚集区。聚集了外资金融机构、大型银行总部、大型电信企业总部等金融、电信企业总部588家,金融资产总额占全国金融资产总额的60%左右,每天的资金流量超过100亿元,控制着全国90%以上的信贷资金和65%的保费资金,税收约占西城区的1/4。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形成了以IT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聚集区和企业研发中心聚集区。在园区100平方公里的政策区内,聚集了一大批IT企业总部,如联想、方正、同方、紫光、用友软件等。此外,园区还集中了各类研发中心500余家,其中有40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如IBM、微软等。 与此同时,其他几个特色总部聚集区也正在加速形成,如位于中关村丰台科技园区的北京总部基地以先进的理念和设计、优美的办公环境、良好的软硬件服务吸引了160多家企业总部入驻,包括建龙钢铁、德龙控股、中牧股份、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长征火箭技术股份公司、中国铁通、中华通信等一批企业已经将总部迁入,带动了南城经济发展;电子城科技园区聚集了摩托罗拉、北电网络、索尼爱立信、西门子等9家电子信息企业的研发总部;顺义临空经济区已吸引了国航货运、国航股份、中航油、中航材四大航空总部,以及TNT国际快递、住友、中外运、日本近铁、宅急送等一批国内外物流企业总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产业基础,正逐渐由生产制造基地转向总部与生产制造并重,实现产业升级和功能拓展。 总部经济作为首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逐步显现出来。一是增加北京市税收总量。据统计,2003年,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投资企业在京共上缴税收133.6亿元,265家国内大企业集团共实现利税4706亿元。二是增加北京市消费总量。企业总部的商务活动带来的各种消费和企业总部员工的个人消费大大增加了北京市的消费总量。据统计,2003年北京市人均年消费办公用品已达100元以上,居全国前列。三是直接和间接增加了北京市就业岗位。500强企业在京吸纳12万余人就业,其中,中国员工占74.8%。同时也间接地增加了服务业就业岗位。据统计,2003年北京市服务业从业人员414.8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9.0%。 四、未来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首先,要明确北京重点吸引的总部类型。依据北京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以及城市功能定位,北京应重点吸引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亚太区总部、大中华区总部、中国区总部;积极吸引北京具有产业优势的电子信息、光机电、生物医药、汽车制造、新材料等外埠大企业总部;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会计、法律、信息、咨询、文化传媒等现代服务业企业总部;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的研发中心,或在北京独立设立技术开发机构;吸引国内外企业在北京设立独立的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 其次,要合理布局提升北京总部经济整体发展能力。以企业总部对于城市区位及服务配套需求为依据,合理规划总部聚集区,重点建设CBD、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区 “三大”总部聚集区;同时加强总部聚集区与顺义、亦庄、通州等区县以及环渤海区域制造业基地的功能合作,形成强有力的产业依托;以各总部聚集区为核心,在适当的区域范围完善休闲、娱乐、生活等配套功能,构建多中心、多层次、功能完善的总部经济空间体系。 最后,要处理好三大关系。 一是处理好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的关系。发展总部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尊重企业自主选择总部空间布局的意愿。政府在总部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任务就是要创造好环境、做好服务,通过完善的商务环境和高效的政府服务来促进企业发展;同时要加强空间规划,引导不同功能、不同产业的企业总部在不同区域聚集,形成具有特色的总部经济聚集区。 二是处理好总部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发展总部经济并不排斥产业的发展,相反,总部经济的发展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是一种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总部经济发展需要相关的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为之配套,降低企业总部的配套成本;另一方面,总部经济的发展不但产生大量的生产型服务需求,促进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对合理配套半径之内的生产制造提出需求,带动郊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 三是处理好北京与周边城市的关系。发展总部经济既能满足中心城市制造业外迁后产业持续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同时也能满足周边区域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技术等资源需求。北京发展总部经济要加强与京津冀、环渤海乃至全国其他区域的合作,通过“总部—加工基地”链条,将北京的人才、技术等资源辐射到周边地区,带动这些区域的发展,这是北京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 北京:多个“总部区”亮相 目前北京已经有多个“总部”牌的产品。 最早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是中关村丰台科技园和英国道丰国际集团合作开发的总部基地。它不仅是中国最自觉、最明确地提出以总部经济为发展目标的项目,也是一个集办公、科研、中试、产业于一体的企业总部集群基地。它包括500栋企业总部楼、一个五星级酒店、约4000平方米的商业配套总部公寓和26个会所及相关的商业设施,将吸纳约500家大型企业、约2000家中小企业总部入驻。 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于3月2日~7日将总部由北京中关村大地科技大厦迁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总部基地。 华润置地股份有限公司在长安街也开发了8栋单体独立的总部企业。万通集团在CBD开发的万通中心由4栋单体总部楼组成。首创集团在怀柔区政府投资150亿元联合开发怀柔“总部新城”,意在打造一个非生产性的高科技园区,成为跨国公司及财团在北京总部的郊区化办公、商务、研发和培训基地。 此外,位于通州的“总部小镇”已经启动,占地面积预计在15至30平方公里之间,仅一级开发就需要资金数十亿元。 广东为跨国公司设计总部基地 广东省政府为发展总部经济,从2005年1月1日起,对跨国公司在广东设立总部和研发机构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重奖。 广州的天河区以其独特的商贸优势最早吸引了大量企业总部入驻,包括许多国际跨国公司,如安利、雅芳等。自从天河区制定“总部经济”战略后,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大财团投资高科技和服务业,谋划将天河区的珠江新城打造成为高档楼盘、高档酒店以及跨国银行总部所在地,2003年以来已有数家国际大公司在此买下写字楼,这其中包括美国微软公司。 广州市东山区在推动总部经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据不完全统计,在东山区仅15.8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类商业写字楼超过100座,聚集着大小企业达1万多家,亿元以上规模企业214家,世界500强分公司、办事处和地区总部20家。众多大型企业落户该区,有效地带动了餐饮、娱乐、服务业的发展,培植丰富了税源。 在广州海珠区,会展中心落户此地消息一发布,地产商们纷纷瞄准了这块热土,计划引资开发一批高档写字楼、商场和酒店,为跨国公司落户创造条件。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