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加工贸易的拉美化陷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0日 18:12 《经济》杂志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加工贸易增值率不断下降,由此导致的“拉美化”危险值得中国高度警惕

  文/李富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的外贸增长率领先于国民经济增长率,主要得益于加工贸
易的蓬勃发展。自1996年以来,加工贸易在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一直占据半壁江山,目前加工贸易涉及到中国绝大部分产业。不可否认,加工贸易在推动国内配套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外资方面的建设性成果,但是鲜花之畔往往就有陷阱,加工贸易对国民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正日益显现。

  低效应的产业结构提升

  评价外资政策和发展加工贸易的成效,必须要与产业结构升级相联系。国际上通常以加工贸易增值率来衡量一国加工贸易对该国产业的提升作用。加工贸易增值率是指加工贸易出口值与进口值之比,它反映了生产加工环节的附加值程度。若加工贸易的链条较长,即所需零部件和原材料由国内生产供给,或加工过程中技术含量较高,则该增值系数较高,反之则低。

  结合加工贸易增值率可大致判断出中国加工贸易的技术引进质量和对产业结构提升的力度。据资料比较,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增值率变动徘徊在1.2—1.53之间,并有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加工贸易相当部分处于典型的简单加工和组装的发展阶段,对国内中上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小,对经济的贡献有限,而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逐渐失去了发展后劲,因而对产业结构升级作用不大。

  倾轧一般贸易

  相比一般贸易而言,加工贸易由于过分依赖于国际市场,只能作为一般贸易的重要补充,但由于我国对加工贸易实行不限企业、不限地区、不限产业的准入政策,所以几乎所有企业都可以从事加工贸易,同时由于一般贸易出口退税渠道的长期不畅,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在进出口税收上存在的政策落差,使得众多一般贸易企业纷纷转而从事加工贸易,倾轧了一般贸易领域,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产生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例如关税收入减少,国内基础产业受到重创等等。

  并且由于中国的加工贸易仍处于传统发展阶段,发展水平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尤其是加工贸易出口的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低下,导致中国整个对外贸易出口缺乏持续增长潜力,发展后劲不足。

  毒化国内原料工业

  传统加工贸易的最突出特点就是“两头在外”和“大进大出”,因此传统加工贸易的大规模发展,必然要大量进口原料,这给中国国内相关原料工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原材料工业的发展受到阻碍。而一国的原材料工业是整个工业的基础,原材料工业的落后将最终损害整个工业的发展,不利于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并且从长期发展的眼光看,许多加工贸易对环境破坏大,对土地等资源消耗多,且大多是受控于外国企业,“依附性”特征明显,对经济发展难以形成长久推动力。因此,有学者甚至指出,如果不改变这种依附性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中国经济发展将面临“拉美化”效应的危险。

  引发国外反倾销浪潮

  当前传统加工贸易的发展已成为导致中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工贸易的发展以国际市场存在扩张空间为前提,而国际市场的扩张需要看世界经济的发展,若世界经济发展缓慢,国际市场的扩展空间也将变小,争夺国际市场的竞争也就愈加激烈。

  过去10年来,中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出口高数量低价格,在国际市场攻城略地,已经引起了其他国家的高度关注,使中国的出口贸易成为众矢之的,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纷纷采取措施限制中国商品进口,导致最近几年外国对华反倾销起诉案件明显增加。1995年1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中国出口产品被其他WTO成员提起386起反倾销调查,占全世界反倾销总数的15.21%;同期,中国出口产品被采取反倾销措施272起,占总数的17.36%,占发起数的70.47%。

  规避“拉美化”

  事实上,利用加工贸易实现工业化也曾经有过成功经验,如亚洲“四小龙”;但是反面的例子也有,如一些拉美及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外资的进入和本土企业被吞并、被消灭同时发生,加工贸易规模在不断扩大,本土经济却在不断萎缩,国家经济最终陷入对外资的严重依赖中无法自拔,此即所谓“拉美化”效应。“拉美化”往往伴随着以经济危机、政权更迭、社会失范、贫困化和两极分化等社会问题为特征的整体性危机。

  如何避免“拉美化”倾向,新加坡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上世纪60年代的新加坡拥有港口优势,又靠近印尼、马来西亚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利用这些优势引进外资发展加工贸易,扩大出口,带动经济增长。而在发展加工贸易的过程中,新加坡政府注意引导,使加工贸易由“两头大中间小”状态逐步演变为“中间大两头小”的格局,让外来产业逐步改变为植根于本地的产业,新加坡的经济由此获得巨大成功,实现了工业化的梦想。

  由此可以看出,加工贸易是国际经济贸易中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发展模式,它不以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作为其是否应该存在的判定依据,只能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来对其内容提出新的要求和作必要的调整。所以中国的加工贸易在目前并不存在取消或限制其发展规模的问题,其着重点应放在如何继续发展上。

  目前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进入高潮,跨国公司开始将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向外转移,这为拓展加工贸易的空间、提升加工贸易的层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比较优势。中国的企业应该不仅把加工贸易作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载体,更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以加工贸易的形式介入高新技术产业价值链中的某些环节,在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领域进行加工贸易。还应该将加工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对加工贸易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加工程度,延长加工贸易的产业链。同时要注意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的产业配套体系,提高加工贸易对国内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从而打造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配套协作型企业,提高加工增值率和产品的附加值,推动本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此外要处理好转型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加工贸易呈饱和态势只是极少数发达地区,即使在这些“饱和”区域,高级形态的加工贸易也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为此,必须创新观念,按照比较利益原则,在更为广阔的区域合理布置加工贸易,依梯次递进的规律引导加工贸易向腹地延伸。鼓励东部发展空间较小、已趋饱和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逐渐向中部地区转移,并辐射至西部地区,带动中西部的发展。

            加工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额比较

年度 对外贸易    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

    进出口总额  进出口总额   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增值率

    (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亿美元)

1993    1957.1    804.3     442.5     361.8     1.223

1994    2367.3    1043.5    569.8     473.7     1.203

1995    2808.6    1320.0    737.1     582.9     1.264

1996    2899.0    1463.2    841.3     621.9     1.353

1997    3251.6    1698.1    996.0     702.1     1.419

1998    3239.5    1730.4    1044.7    685.7     1.524

1999    3605.3    1845.1    1108.7    736.4     1.506

2000    4743.0    2393.1    1432.8    960.3     1.492

2001    5096.5    2796.6    1678.4    1118.2    1.501

2002    6208.3    3402.7    2035.6    1367.1    1.489

2003    8001.4    4047.0    2418.0    1629.0    1.484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年鉴(2003年)》

(责任编辑:雨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3,2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