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中美走出势力均衡历史陷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0日 1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 |||||||||
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 本报记者 刘 波 北京报道
中美关系的平衡点正在朝中国方向倾斜。 中国以巨大的规模和速度走向现代化,这是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以来从未遇到的态势。4月1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抵达美国展开访问,他和美国总统布什的会晤将为两国关系的走向确定新基调。 同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就中美关系进行深入阐释。他认为,中国需要进一步阐释自身和平发展的意图,化解美国的战略疑虑,美国也需要更好理解中国的情况。中美完全有可能走出一个历史上没有的奇迹,即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的和平“双赢”。 消除外界战略疑虑 《21世纪》:本次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可以给中美关系带来什么进展? 金灿荣:这次访问有三大功能:一是稳定当前的中美关系,二是消解长期的战略疑虑,三是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包括能源、太空,以及防治禽流感等全球性问题的合作。另一类具体问题是控制分歧,如贸易、台湾问题,以及包括朝核和伊核问题在内的安全问题上的分歧。此次访问不一定能提供答案,但可以为扩大合作指出方向。 《21世纪》:你如何评价目前的中美关系态势? 金灿荣:从战略层面而言,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对中国比较有利。一方面,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升。另一方面,美国卷入了很多矛盾,无法推卸与回避。这些问题的解决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合作,因此美国对中国的需求是上升的。因此,中国的谈判地位大大加强。 但从战术层面看,美国国内目前的政治气氛比较复杂。今年以来,美国围绕贸易问题抛出了很多话题,如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贸易不平衡等。在贸易以外,围绕中国军事现代化的问题,美国今年相继抛出《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和《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4年前的报告相比,对中国的怀疑加深。 《21世纪》:出现这一态势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金灿荣:一是一些美国政治家为了澄清贸易逆差问题的责任,把中国当作替罪羊。二是在美国的中期选举年,政党政治开始影响中美关系。三是虽然布什总统对中美关系的态度不错,但其处理伊战问题不利和一些丑闻的影响,控制国会和主导中美关系的能力下降。四是,中国军事现代化在过去几年确实取得了进展,引起美国的紧张。 经过“冷战”结束后十几年的发展,今天的中美关系非常复杂,既有大量共同利益,以及共同利益之外的共同性,又有极多的利益冲突以及观念冲突。胡锦涛主席的访问如果能够控制一些“噪音”,可以朝积极方向推动中美关系。 《21世纪》:在消解长期的战略疑虑方面,目前的情况如何? 金灿荣:控制眼前的关系只是一个近期任务,消解美国对中国的长期战略疑虑是长期任务。中国13亿人口的规模,所经历的现代化过程是波澜壮阔的,而且速度非常快。同时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西方主流社会在政治意识形态上不同,必然导致战略怀疑。 如果这一战略怀疑不消除,长期而言,它对中美关系以及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损害会很大,将引起别国紧张而采取应对措施,陷入国际关系学上的“安全困境”(security dilemma)——力量越强大,越受到别国制约,结果力量的增长反而带来不安全。因此,消除外界战略疑虑,将是中国发展过程中长期的外交工作目标。 走出“势力均衡”陷阱 《21世纪》:美国有学者从传统的“势力均衡”的国际政治思路出发,认为中国的崛起类似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和日本的崛起,势必挑战原来的大国。 金灿荣:近年在美国持此观点的一般属于美国政治光谱中的右翼、对华“蓝队”,即所谓的“屠龙手”(Dragon-slayer)。包括布什总统在内的美国主流看法是,中美关系可能是历史上没有先例的特别复杂的关系,因此未来走向不确定。还有少数人认为,中美可以走向合作双赢,即所谓的“熊猫拥抱者”(Panda-hugger)。 《21世纪》:中美如何走出“势力均衡”的历史陷阱? 金灿荣:首先,中美所处的国际大环境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同。现在我们处于全球化的新阶段,经济依存度大,采取对抗性政策付出的代价也非常大,全球性问题突出,任何一个单一国家都无法解决。今天还是核时代和反恐时代,许多对抗性政策不是成本问题,而是存亡问题。恐怖分子试图在全球破坏现存秩序。中美在维持秩序这一点上是完全相同的。 第二,美国和历史上的霸权国不一样。美国是个“全能冠军型”国家,软硬力量比较均衡,倾向于先用软力量解决问题。其内部制度约束也比较大,要进行大的对外战略对抗也不容易。 第三,中国是个潜在的“全能冠军型国家”,完全有能力依靠自身资源发展起来,而且中国文化是阴柔的防守型文化。最重要的是,中国实行开放政策,在上世纪90年代全球化加速后,美国是全球化受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全球化最大受益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希望参与制订秩序,然后提出合理要求。 第四,中美关系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建交27年来,中美目前已经互为对方实质上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美在双边、地区和全球层面有了更多的共同利益,也已发展出一个比较完善的对话机制,即频繁的元首会晤、高层往来,商贸、科技、环境等联合委员会机制,去年建立的战略对话机制,以及官方和非官方的“二轨道”对话机制。同时中国也有一套良好的整体外交战略和对美外交战略。 所以,中美完全有可能走出一个历史上没有的奇迹,即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的和平“双赢”。 利益相关 《21世纪》: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去年提出了“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responsible stakeholder)概念,你如何看待美方提出的这一思路? 金灿荣:去年9月21日佐利克提出“利益相关者”概念后,美国的对华态度已经有了一个积极的变化。佐利克认为,现在中国已经是国际社会的一员;对中国不可能采取遏制政策也无法遏制;中美关系还不确定。 现在美国的政策是“两边下注的交往”(hedging engagement),这其实是对美国过去采取的一些政策的总结,克林顿终其8年任期对中国始终是两手对待。 这样一个对中美关系的定位,是布什政府当局的共识。但是,这一新思路毫无疑问也是美国中心主义的。“负责任”的标准是美国标准,中国的政策不能对美国或者美国领导的西方阵营负责,而要对全世界的总体利益负责。 战略、经贸、文化多方兼顾 《21世纪》:中国政府为推进中美关系,在访问前做了哪些努力? 金灿荣:包括副总理吴仪参加第17次中美商贸联委会,访问了美国13个州,签订162亿美元的大订单,这是商务外交;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姜恩柱率领全国代表团访问美国国会,这是议会外交;邀请以前“乒乓外交”的老功臣访华,重温那段历史,这是民间外交;4月17日,中国电影节在华盛顿举办,这是文化外交。 在中国国内,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举办知识产权保护成就展等。军事交往这几个月也在加强,官方层面的交往也在增加,中国努力提高透明度作为对美国的回应。这些确实为稳定中美关系做了大量努力。 在美国方面,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切尔托夫和负责拉美事务的副国务卿香农访华,说明在国土安全方面和拉美问题上美国都需要中国的帮助。 《21世纪》:你如何解读此次访美行程? 金灿荣:此次访问有西雅图、华盛顿和耶鲁大学三站,胡锦涛主席将发表三个讲演,侧重点有所不同。在西雅图的访问注重经贸问题。在华盛顿的访问,会见布什总统、美国国会领袖,以及在美中关系委员会组织的大型宴会上的发言,将是战略性的,强调中国的和平发展意图。此外,这次胡锦涛主席选择在布什总统的母校耶鲁大学做演讲,主要谈文化问题。所以访问的安排比较平衡,以政治为主的战略关系、经贸关系和文化关系都兼顾到。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