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改革:市场问题要靠市场化改革解决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 14:46 中国石油网 | |||||||||
从近来国际油价走势看,国内成品油同原油价格倒挂将进一步扩大。业内人士认为,脱离市场价值规律的油价不仅限制了炼油企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市场的稳定供应——市场问题要靠市场化改革解决 4月11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69.37美元,创出1988年该产品期货推出以来的最高收盘价;4月13日该油种期货价格突破70美元大关,收于每桶70.57美元,再次创出历史新
成品油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价格机制改革。去年,国内成品油价格经历了5次调整,四升一降。加之今年3月26日的第一次涨价,国内成品油价格在过去14个月内已经历了6次调整。而且,业内人士普遍预测,国内成品油价格还有继续上涨的空间。 如果不明确成品油价格改革的现状与方向,就不可能理解国家一再调高油价的这一系列举动。我国目前实行的仍是建立在国家宏观调控基础上的“低油价政策”。这一政策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汽车等相关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石油供需形势的变化,对外依存度大幅增加,这一政策在“高油价时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中国石油炼油与销售公司总经理蔺爱国认为,现在是全世界石油加工企业效益最好的时候,而我国炼油企业却陷入了连年亏损的困境。这种亏损不是市场和企业本身造成的,而是“政策性亏损”。脱离市场价值规律的油价不仅限制了炼油企业的自我发展,而且也会影响市场的稳定供应。他认为,国家实施成品油市场化改革,正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在最近召开的2006中国石油石化经济高层论坛上,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出,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方向已经很明确,就是在坚持与国际接轨的前提下,逐步建立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的价格体系。今年第一次成品油涨价是油价接轨国际的阶段性举措。而调整石油制品税、暂停成品油出口退税、征收特别收益金,都是为成品油市场化改革作铺垫。 在我国,成品油尤其是汽油、柴油,已经成为大众消费品。因此,成品油市场化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专家指出,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和加快价格体制改革,化解市场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是成品油市场化改革进程中需要破解的一道难题。 而当前最亟须破解的难题,是如何解决成品油价格在接轨国际过程中,兼顾各种资源和利益再分配的问题。分析人士指出,透过今年一系列改革举措,我国成品油市场化改革的“新思维”逐渐明晰:即在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同时,兼顾国内市场供求、生产成本、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同时,建立对部分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给予补贴的机制、相关行业的价格联动机制、石油企业涨价收入的财政调节机制,以及石油企业内部上中下游之间的利益调节机制。在这种新思维、新思路的指导下,新的价格形成机制将以最小的阻力在市场化道路上阔步前行。 成品油市场化改革关键是要寻找新的平衡点。这种“新思维”的新颖之处,就是“组合拳”模式。油价改革不再只是涨价,而是要逐步建立一个透明、科学的定价机制;涨价也不单纯是涨价,而是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强调方案的整体性和协调性,确保改革进程中的稳定。今年第一次成品油涨价,就推出了诸多补贴社会弱势行业和公益性行业的智举。国家通过石油消费税调整、征收特别收益金、暂停出口退税等措施,保证通过这种综合方式,找到新的市场“平衡点”,最大限度地降低改革进程中的风险,确保这项改革活动的成功。 有分析人士指出,我国成品油价格要经过相当长时期的不断调整,才能最终与国际市场联动起来,并预测第一波调整幅度将达到20%。记者注意到,3月26日的调价幅度只有不到9%,而同期国际油价涨幅高达10%,国际均价达到每桶64美元。 未来5年,是我国实施成品油市场化改革的机遇期。专家提出了“小步快走,兼顾平衡”的建议,主张通过多次小幅提价,兼顾市场各方的利益分配,在不断调整中寻找新的市场平衡点,逐步实现成品油价格逐步、适度接轨国际的目标。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