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个问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 14:43 《中国金融》 |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个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谢扬访谈 - 本刊记者 赵雪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内容。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关注的一些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谢扬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新农村建设:“三农”工作的总纲 在谈到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战略意图时,谢扬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突然提出来的,而是党的重农政策不断延续的结果。1999年以来,中央相继提出调整农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多予少取放活、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等方针,这些在前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均有体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这是新时期中央解决 “三农”问题思路的重大创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为我国在新形势下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定下了基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战略又作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下发,这将是今后“三农”工作的一条总纲。以前的中央一号文件内容只涉及农民收入、农村经济问题,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等内容都包括了,这是第一次关于 “三农”问题的系统性、综合性表述。 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谢扬认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了“城乡统筹”的主题。站在一个全局角度上重新看待“三农”问题,我们实际上走的路就是要城乡改革互动,单纯讲农村改革也不行,单纯讲城市改革不行,必须改革和发展互动、城市和农村互动才可能把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转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目前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矛盾非常突出,构成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巨大障碍。因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里明确提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时间和区间的界定更清晰了。可以看出,争取在未来15年到50年左右的时间内,使得农村的面貌大为改观,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是政策文件和领导讲话透露出来的一致信息。 从现实的政策走向来看,谢扬谈到,首先是以工补农,拿钱——这是最实质的“新”。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投入不但将达到前所未有的力度,更意味着分配格局结构性的调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很多句子背后都有“含金量”。比如,中央一号文件中已经明确:财政用于新增加对农业的支出要高出上一年,国家的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比重要比上一年提高,国家的基本建设投资直接用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绝对额要比上一年增加。另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的至少有七个方面需要大量的财政转移支付,例如粮食直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治理、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农村文化设施、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都是“含金量”极高的政策。 当前,城乡差距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谢扬认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首先是要防止这种差距继续扩大。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城乡社会发展差距巨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并不是我们在未来五到十年就可以完成的,当前最重要的,是全国全党上下能够统一认识,真正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上来。 另外,东部农村经济水平相对发达,西部农村基础较差,发展阶段不同,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也将不同。因此,谢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点、示范和推进的重点,应考虑有大片农产品主产区的中部地区。 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国家加强投入,来解决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各类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切实加强乡村规划,使乡村的建设和管理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阐述了国家对建设新农村的政策支持。谢扬指出,目前,国家已多方面出台了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例如已安排2006年支持“三农“资金3226亿元,如果加上用于农村合作医疗、职业教育等方面的配套支出,2006 年中央财政支农资金将突破4000亿元。谢扬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以及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具体分析了国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政策支持。 谢扬谈到,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一是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这三项补贴将继续完善和强化。2006年粮食直补资金在13个主产区达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比2005年增长10亿元。同时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也比上年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二是在农村安全饮水方面,2006年准备安排40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计划再解决2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三是在农村能源方面,准备安排25亿元投资,比2005年增长了1.5倍,准备再建250 万口户用沼气池。四是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准备安排国债和车购税资金170多亿元,改建新建乡村公路18万公里。交通部也提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在五年内投入 1000亿元修建农村公路。五是在农村电力建设方面,2006年准备安排12亿元国债,对中西部部分地区农网进行完善,启动无电乡的建设工程。 在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上,谢扬谈到,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原则全面推开,2006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中央财政同时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2007年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等等。同时,政府还明确提出,要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在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方面,谢扬谈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从2006年起,中央和地方财政较大幅度提高补助标准。2006年中央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由10元提高到20元,中央财政为此将增加支出42亿元。2006年合作医疗试点要扩大到农村40%的县,2007年争取达到60%,在2008年全面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6年,中央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达到了47亿元,是2005年的7倍多。 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谢扬谈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文件中特别指出了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以及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并指出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然而,谢扬指出,尽管我国的财政实力大幅增强,但是国家仍然不够富裕,这也决定了诸如农村医疗、社会保障体系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的目标是广覆盖、低水平。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 在完善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方面,谢扬指出,首先,要有很好的制度保证资金的投入,要通过财政结构的调整、财政体制的改革,使更多的钱投入到新农村的建设上来。今后,要做到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基本建设资金重点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其次,还要有很好的机制保证把资金使用好,提高使用效率,要有监督机制和管理机制,防止资金被截留、被挪用,防止用于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为此,培育农村各种类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很重要。农民组织至少要包括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民各种合作经营组织以及集体经济组织等。只有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民的合作能力和基层的组织建设,才能对接上国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投入。国际经验表明,完整的合作经济既要包括社区合作,也要包括金融合作,而这些恰恰在目前制度框架中还未纳入。正在讨论中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也由于各方面的障碍,还没有将这些内容纳入议程,谢扬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缺陷。 体制机制的创新,最终要落实到农村体制改革上来。为此,谢扬指出,要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农村综合改革,同时加快农业科技与推广体制、农民组织发育等改革。这需要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这是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基本内容。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还必须跟进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尽快解决城乡分离的体制性矛盾。 另外,谢扬谈到,还需要进行征地制度改革。现在的农村土地征占用制度存在很多问题,也存在低价征占农民土地、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这种制度必须进行改革。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订改革方案,基本思路还是在保持国家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前提下,区分征占用土地的用途,对公益性用途的,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对商业性用途的,要引入市场机制。然而,谢扬认为,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能否进入市场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当前来说,需要设法解决好农村的金融改革和各类农村金融组织发育问题。谢扬谈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这方面有突破性的进展,例如,“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 。只有农村金融制度问题彻底解决了,土地制度改革问题才可能真正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谢扬指出,这方面还不能操之过急。 新农村建设并非“新村建设” 在谈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注意哪些问题时,谢扬指出,首先,不能简单地把新农村建设看作是“新村建设”。在一些已经开始投入资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地方,基层干部更热衷于新村镇建设,甚至贪功冒进。这使得支农资金的效益大打折扣。新农村建设除了包括“新村建设”,还包括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在内的宽泛的内容,除了“村容整洁”之外,还包括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等内容。其次,很多地方谈到“新村建设”时理解为“村庄整治”。实际上,“新村建设”也不只是“村庄整治”这个概念,它也包含从管理角度来看的乡村治理方面的内容。因此,谢扬特别强调,新农村建设不是把农村变成城市的缩影,而是应该把农村的东西原汁原味地保持下来,突出乡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农民的意愿。-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