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面观察全球化中的和谐中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 15:59 中国产经新闻 | |||||||||
产经观察 撰稿/马先标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中国经济工作的一大重点。经济为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只有经济体健康运行、和谐发展,物质文明、精
从更开放的全球化视角来看,构建和谐的中国经济体还必须处理好中国经济体与国际部门的和谐。所以,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和谐问题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重加以“打量”。 一、物质层面的经济体和谐:物质层面的经济体和谐,该问题又包括三个方面:厂商和谐,产业和谐,经济布局和谐;就产业和谐的情况来看,目前产业不和谐主要体现在产业间和各个产业内部的比例不协调、结构失衡。以小汽车制造行业与燃油行业这种产业内部的比例不协调为例来分析,小汽车的剧增对能源短缺的中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国情不同,中国目前力争“小汽车进入千家万户”的家庭汽车发展模式与国家资源储备状况、能源发展战略的和谐问题值得关注。 二、经济制度和谐:加入WTO以后,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世界经济分工与合作。WTO成员国大多是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应参考“国际坐标系”,努力构建完善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避免经济制度与国际通行规则不和谐而产生制度层面的高位“摩擦”与“震荡”。 三、经济观念和谐:经济观念和谐的着力点在于正确理解并把握均衡度的内涵,以求得经济效率、福利公平的统一。 经济观念和谐要正确理解并把握均衡的要义。均衡是长期动态的内涵而非短期静态之意,短期内经济的不均衡难以避免,因而经济政策、经济指导思想应着眼于经济体长期有序、健康、稳定地运行,至少是一个经济周期内的均衡,而不能单纯强调某一年度国民经济的均衡。 四、经济体与政治、法律、教育等外部环境的和谐。经济发展总是处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之中,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也与政治、法律、教育等外部环境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构建和谐的经济体,解决诸多前进中的难题,需考虑政治、法律、教育等外部环境,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教育等合力。 五,中国经济体与国际部门的和谐。这里的国际部门是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中除中国以外的虚拟的海外经济主体,主要包括美、欧盟、日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 “树欲静而风不止”,中国经济体的安全是与国际部门的景气状况息息相关的。中国经济体与国际部门的和谐主要包括中国经济体的外贸和谐、国际金融和谐、FDI和人力资本的流动和谐等方面。 以外贸和谐情况来看,我国外贸不和谐的一个突出表现在于资源导向性外贸额偏高,而市场导向性外贸额偏低,资源导向型经济带来的外贸顺差代价大,成本高,不利于国民经济可持续的发展,与绿色经济、资源节约型经济、循环经济的总体发展思路也根本背离。我国人均自然资源的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旦本国自然资源紧缺,国际自然资源市场恶化,国民经济的脆弱性就会愈加凸现,进而引发风险。以中国对日出口一次性筷子的资源导向型外贸行为为例,日本全年一次性筷子的消耗量约为250多亿双,其中从中国的进口量占96%,一次性筷子过多出口消耗大量木材,影响中国林业,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1998年的特大洪水,造成2000多亿人民币的经济损失,是上游伐木产值总和的几百倍。这样严重的经济损失,使我们认识到,资源导向型外贸战略只是权宜之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于资源导向型与市场导向型并重,并逐步加快过渡到市场导向型。 再以人力资本和谐流动情况为例。人力资本是资本中活跃的组成部分,对一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愈来愈大。近些年来,随着国际间科技竞争的加剧,高层次的人力资本跨国单向流动愈来愈明显,“脑泄漏”现象严重。人力资本单向“泄漏”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和谐发展。现在,政府正采取多种措施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归国,服务经济建设;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为海外学子回国创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高层次人力资本的双向流动开始形成。 (作者系中国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