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4月6日 中国副总理在洛杉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6日 17:20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尔山

  新闻背景:4月3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访美国,6日,吴仪出席在洛杉矶举行的中美项目采购签约仪式,总额44.4亿美元,之后还将前往美国南部田纳西州的孟菲斯,预计在当地签订大笔采购棉花、大豆和家禽的其他合同,如果算上稍后预计向波音公司采购大批客机,协议金额有望达到约150亿美元。

  4月5日

  China Goes on a $15 Billion U.S. Shopping Spree(洛杉矶时报;关于这份报纸,一个有趣的评价是它作为西海岸屈指可数的大报,注重business多于注重politics,大概跟当地远离政治中心华盛顿的事实有关。现在这个标题似乎印证上述判断,在这份报纸看来,最重要的关键字是钱,是中国这次要在美国花多少钱,show me the money,甚至等不到第二天在洛杉矶举行的签约仪式,就把此次中国代表团美国之行全部各站的采购总数报了出来。)

  China could sign deals for $15 billion US goods(路透社;这是在华盛顿邮报网站刊登的电讯稿,发表时间是当天晚上8点05分,对比多数日报都在晚上10点左右陆续截稿的做法,这条稿子显然走在前面,这一点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们为什么采用更加谨慎的could这个字眼,而不是直接下结论。)

  4月6日

  Chinese on Buying Trip in U.S. Seek to Pave Way for Leader(纽约时报;对于中国报道还是一贯的不偏不倚,而且文本简洁流畅,仅仅12个单词已经总结此行的两大特点,一是采购,二是采购的目的在于为中国国家主席本月下旬出访美国铺路,怪不得纽约时报的文风一直受到推崇。跟洛杉矶时报相比,这个标题没有提到具体的采购金额,而是强调政治意义。在他们看来,这比经济数据更重要。)

  China Uses Shopping to Deflect Tension(洛杉矶时报;终于提到比采购金额更大的主题,却也还是属于经济范围,说的是两国在贸易方面出现的紧张状况,希望通过采购这样的实际行动予以缓解。)

  China's Hu has a long U.S. shopping list - President's trip aims to increase imports, ease trade tensions.(亚洲华尔街日报;同样只是表明,他们认为中国国家主席出访美国有两个目的,一是扩大进口,二是缓解贸易紧张状况。)

  4月7日

  China Seeking Stable Trade Ties With the U.S., top officials says(美联社;中国正寻求建立中美稳定贸易联系,这个标题对中国而言是一个相当正面的总结,至少跟美国政府的看法相比是这样。美国政府常常觉得我们做得不够,好像只有他们才知道积极设法解决问题。)

  China's U.S. Buying Spree Begins in L.A.(洛杉矶时报;在他们看来,最重要的应该还是business,而且是在LA发生的,只要看看这个标题就知道。)

  The China Edge(巴尔的摩太阳报;开篇第一句话很有意思,Commerce Secretary Carlos Gutierrez was in Beijing last week warning that America could return to economic isolationism. Our question is, who is threatening whom?美国

商务部长上周在北京警告说美国可能退回到经济孤立主义。一般而言,Isolationism不算一个正面的单词,远的不说,
二战
初期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就让法西斯主义有了继续蔓延的空间,最终让全世界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包括美国在内。至于标题当中的edge如何理解,可以参考文中这句话,Publicly and privately, this country is spending a lot more than it's taking in, and Beijing has taken full advantage of that. Before Americans demand action from China, they need to stop giving Beijing that edge.原来是指优势,只不过在作者看来,中国之所以对美国有优势,主要还是美国人自己的问题。)

  Misreading China: It's time to move beyond old stereotypes; China has outgrown 'The Good Earth' and so should the rest of us.(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误读中国,如果说这个标题还不够醒目,请看开篇第一句话,Three-quarters of a century ago, Americans often viewed China through one of two distorting lenses, both of which can be linked to famous works of popular culture of the 1930s.大约3/4世纪前,美国人是怎样看中国的?不外就是透过两个镜片,一个激发对中国的同情心,一个刻意将中国妖魔化,两个角度都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美国流行一时的文化作品,然而这两个镜片又都歪曲了事实——怎样把一个并不新颖的话题,也就是美国人看待中国的两个角度,做出一点新意,这可以算一个例子。最起码,我很想知道这又跟1930年代哪些文化作品有关。)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