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下房价报复性反弹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6日 15:55 经济观察报 | |||||||||
王志纲/文 两会刚过,政府平抑房价的措施刚在有条不紊地出台之中,北京的楼市却反其道而行之,到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喊涨之声。以北京为风向标,全国各大中城市的房价亦跃跃欲试,一场全国性的涨价风潮正在悄悄蔓延。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持续了一年多的宏观调控换来的却是房价报复性的反弹? 如果说房价是供求关系的反映,那么决定今天房地产市场购买力的至少有这样几股力量:第一股力量是用来居家自住的,但在中国的一线城市中,这股力量顶多占三分之一;第二股力量是投资性购买,以获取长期稳定的租金回报;最生猛的莫过于第三股力量,也就是所谓的“游资”。他们信奉的生存法则是“东方不亮西方亮”。比如,当上海的房价节节攀升的时候,全中国、全世界的游资都蜂拥而去,于是房价越炒越高,而当房价被打压下来,泡沫一破裂,他们又掉转枪头,就像繁殖能力极强的细菌总是寻找最适宜生长的温床和病灶一样,扑向广州、深圳,包括珠海。珠海这两年的房价已接近翻番了,深圳的不少新区房价则涨了好几倍。 更可怕的是,无论是自住、投资还是投机性购买,都普遍存在超前购买的倾向。试想一下,本来应该在10年甚至是20年逐渐释放的购买力要在短短几年里就消化完,面对如此汹涌的需求浪潮,无论政府如何调控,又怎能从根本上扭转供求严重失衡的巨大缺口呢?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人一二十年的消费都集中在一两年里了呢?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除了房地产,人们没有任何其他有效的投资渠道。目前中国的储蓄率已经到了46%,尽管国家为了刺激内需,拼命采取挤和赶的方式,把利息降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还要缴利息税,但人们还是宁愿把钱放在银行里贬值。为什么?股市信不过,基金不敢买。既然其他的投资渠道都不通,老百姓又要养家糊口,剩下惟一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就只有房地产了。现在中国民间储蓄不下十几万亿,放出10%就足可以让一百座桥梁震断! 这个时候,再来争论房地产有没有泡沫、有没有暴利已经是多余的了,房价快速上涨所反映出来的,也已不仅是供求之间的矛盾,而是长期以来诸多矛盾交织的集中体现,它所折射出的,已经不再是一个孤立的行业问题,更触及到了深层次的制度层面。 对政府而言,在传统的GDP考核制度下,没有什么手段和途径比房地产创造业绩更容易的了。既然土地已经成了地方政府支撑财政的造血工具,考虑到自身的实际利益,中央的很多政策也只能是隔靴搔痒、隔山打牛了。此外对于银行来说,在一个景气周期里房地产贷款的烂账率很低,个人按揭贷款的安全性比较好,自然也不愿意看到地产市场的清淡场景。 于是,在地方政府和银行这两只有形之手的支撑下,我们所看到的宏观调控实际上是逆向调控,不仅产品供给量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增大,反而给房地产商们制造恐慌、囤积居奇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需求却持续、迅速放量,使用性购买、投资性购买、投机性购买、恐慌性购买如饿虎出笼,其情景就好像奔流于大地上的悬河,离洪水冲垮堤坝也就不远了。 可以说,今天的房地产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业问题,也不是某些专家所能解释明白的专业问题。它首先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政治问题,其次是一个关乎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的全局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性问题。 为什么说当前的房地产已经成了一个政治问题?当一个行业的财富来得太容易的时候,当几乎整个中国都被卷入其中,房地产实际上已经成了众多利益集团的博弈场,包括开发商、投资商、政府官员、金融机构、媒体机构等等。因此,面对这样一个牵涉众多利益主体的复杂难题,指望少数主管部门站在行业角度、甚至本位角度来解决,其结果只能是扬汤止沸。 为什么说当前的房地产是一个事关全局的宏观性问题?因为它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转型期的深层次矛盾,它所牵扯的,不仅有我们的经济体制,还有我们的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房地产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政府官员的考核标准、城乡统筹、金融改革以及官商勾结、垄断同盟等诸多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已经成了影响到和谐社会建设、影响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经济结构优化、影响各个行业均衡发展的重大因素。 但另一方面,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高速推进,中国要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城市化道路,因此房地产的超常规发展终归是挡不住的,加之这个行业的高速发展又生逢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以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全面转型期,因此,所有的兴奋、矛盾、冲突都集中在这短短的一二十年的时间里,都集中于一个行业是必然的。 为什么说房地产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性问题?在中国推进现代化的特殊历史时期,如要解决这样一个牵涉全局、关系重大、影响深广的综合性难题,其艰巨性、复杂性是不言而喻的,势必要求我们重新审视那些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不相适应、并导致房地产畸型发展的诸多制度问题、政策问题、金融问题。 今天,对于房地产这样一个几乎是牵涉全局的战略性难题,一个种种利益集团盘根错节的生态场,一个超复杂的系统工程,再就地产而谈地产,就行业而谈行业,继续用扬汤止沸、挖肉补疮的方式去宏观调控,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甚至有可能失去良机,使房地产从一个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加速器,逐渐演变成一个影响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的癌细胞,一个难以收拾的超级病灶。 故值此地产又一轮躁动之机,最高决策层如果能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全新的思路来破解房地产这一社会经济转型期的超级难题,全面会诊,集思广益,深入解剖,对症下药,那么,迎刃而解的将不只是房地产问题,而可能是妨碍中国和谐发展的诸多难题,使中国在经济发展的高风险区内将一个行业的坏事变成整个社会的好事,将一个行业背后所蕴藏的巨大危机变为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宝贵契机。 反之,如果处之不当,继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则不仅将使政府的宏观调控一次次陷于“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尴尬,还有可能使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切努力化为泡影,甚至让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成果毁于一旦。(作者为王志纲工作室首席战略顾问)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