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空气太污浊 科研经费黑洞该堵堵了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 08:34 第一财经日报 | |||||||||
练洪洋 国家科研经费被转出境涉嫌“洗钱”、行贿等现象时有发生!不是科技中人,绝对不会想象到我国有限的科研经费资源居然还存在着如此巨大的漏洞。 据最新一期《瞭望新闻周刊》报道,华东师范大学唐安国教授指出,科研经费用于洗
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几年国家的科技创新奖头等奖空缺,在国际科技核心期刊论文量持续走低,中国科研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下游水平……凡此种种,我总以为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对科技投入不足,导致科技工作难以为继,而谁又曾料想到,不少科研经费并没有被真正用在科研上,而是被不少腐败的官员、专家吃掉了。经费的泡沫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术的功利化,使得我国的科研工作长期低迷。科研工作者、科学家、科研项目、科学院、研究所,这些曾经令人尊敬的称谓、词语和单位,竟然也如此黑幕重重,不只是令人惊讶,而是令人痛心。谴责之余,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完善体制的探讨上,毕竟亡羊补牢才有现实意义。 针对目前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要去除科研经费泡沫化,让有限的科研资源发挥应有的效应,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秩序重建。其中包括资金的管理、科研项目的申请、项目监督、公开透明等。 在国外,国家投放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虽异,但其基本的共同点为:第一,采用政府和议会两级预算审批制度;第二,科技资助计划和预算分配渠道及管理按大行业划分,实行部门代理制度;第三,严格执行预算。 借鉴国外的经验,笔者认为,我国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至少有几个方面需要改进:一是要剥离科研经费的财权、审批权、监督权,实现严格的审批制度,大项目需要人大审批通过,方能生效;二是要严格各种经费的使用范围,不得随意改变用途,更不能把科研经费当作科研人员的福利性支出(项目所需的临时聘用人员除外);三是完善科研经费使用的管理、监督、评估制度,不能让科研经费的使用成为一笔糊涂账。日本实行四级监督制度可供借鉴,即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除有本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严格管理和评价外,国家行政机关还设有专门的国家审计员制度,同时还要受到广大国民和媒体的监督;四是实行阳光政策,科研机制对科研经费的申请、审批、使用、成效等在社会公开,接受各方面人士的监督;五是司法介入,对违规、违法现象依法惩处,以严肃学术风气、社会风气,不能只是披露现象摆问题。 学术空气污浊久矣,几成沉疴,是到了该下猛药治理的时候了。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