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房价调控的棋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3日 15:34 21世纪经济报道 | |||||||||
2005年4月份开始的以“稳定房价”为目标的房地产调控已经满一周年了,从统计数据看,房价攀升的局面依然在各大城市不同程度地存在。 为什么?其实问题就出在“稳定”上。从2005年3月26日的国务院出台的调控房价的八点措施和5月11日的关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文件看,“稳定”是政府政策的出发点,政府不希望房价上涨或是下跌。但从各国经验来看,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是一场充满悬念
我们首先从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说起。房地产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是不一样的,对于房地产而言,正常的“需求”当然是住居、办公、商业等,但它除了可以满足人们住居等的消费需要之外,还可以成为投资品,可以收取租金或再出售,赚取买卖的差价。这样,房地产的“需求”就包含了两个不同的内容,一个是消费需求,一个是投资需求。 正因为房地产具有投资品的特性,使得它们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一般商品有较大的不同,不能用一般商品的均衡分析方法来分析房地产市场。一般商品价格均衡理论认为,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一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会自动达到均衡点,均衡点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如果市场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就会刺激投资,增加供给,于是价格下跌,回到均衡价格;反之,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供给会减少,市场价格再次回到均衡价格。但投资品的价格决定不遵循上述规律,投资品的价格决定于未来的收益预期。投资品的市场没有均衡点,更不存在均衡价格。对于投资品而言,预期价格上涨则需求增加,预期价格下跌则需求减少。对于具有市场投资经验的人都知道,所谓的“预期价格”主要是根据历史的价格走势来判断的。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最近一段时间市场是上涨的,那么,“预期价格”就是上涨的;反之,如果最近市场价格下跌,则“预期价格”就是下跌的。因此,在投资品市场,市场的需求和价格走势是正相关关系:价格上涨则需求上升,价格下跌则需求减少。而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则比较复杂,当市场价格上涨时,投资利润率增加,刺激开发商增加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地产供给增加;而市场价格下跌,以前的投资“需求”会成为“供给”,市场价格会进一步下跌。 因此,我们简单概括投资品市场的价格波动规律就是“追涨杀跌”:当一种趋势形成以后,市场自身有强大的自我复制功能。如牛市形成以后,市场参与者由于未来价格上涨的预期作用,倾向于购买并持有房地产或股票,市场需求增加而供给减少,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于是价格继续上涨,而上涨又进一步刺激人们的购买和投资欲望。反之亦然。 正是房地产市场的这种特殊的价格形成机制的作用,使房地产市场表现为暴涨暴跌的特点。当一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上涨趋势之后,房价会越涨越快,导致泡沫产生;而一旦房市的价格拐点出现,市场会出现抛售局面,房价会跌,市场信心丧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修复。 从实证的角度看,对我国大陆房地产市场的波动规律的描述还缺乏数据支持,为此,我们用香港地区的数据来说明房价、租金及交易量之间的关系。1996年至1997年初,香港房价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房价几乎翻番,同时的交易量从每月不到10000宗迅速增加到1997年初的25000宗,也增长一倍多。但1997年下半年以后,房地产泡沫破灭,房价指数从100点迅速下滑到50点以下,交易量也从最高点的每月25000宗下跌到5000宗左右。 从1996年以后香港房地产市场的波动看,住房市场很容易出现暴涨暴跌的局面,这就是房地产市场的波动规律。这是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波动规律决定的,当已经形成了价格上涨的趋势之后,市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继续上涨,要么迅速下跌,不会出现第三种情形。对投资品市场的调控没有两全齐美的事情,如果不让市场出现暴跌,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让它暴涨。如果已经出现了泡沫,应该当机立断。 时下,面对钢铁等行业的产能过剩,对房价的调控似乎已经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对房地产市场下狠手,则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会更加突出;如若不然,普通民众的住房问题则难以解决。有个一箭双雕之计,那就是大幅度增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