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国民财富再分配化解苏州国富民穷之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 10:16 中国产经新闻

  撰稿/CIEN评论员 朱冰尧

  一项关于地方经济的统计数据近日引起媒体争议:GDP排行全国第四的江苏省苏州市人均GDP已经超过5000美元,但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才1万多元人民币。GDP高速增长而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差异性造就了苏州“国富民穷”的话题。

  依靠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苏州模式创造了经济增长“神话”,却要面对普通市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现实。GDP的高速增长确实为苏州市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带来了巨大财富,但随之而来的并不是普通市民的财富增长,而是普通市民的收入偏低和公务员收入较高之间产生新的“二元结构”。

  据统计,苏州平均每位公职人员的年薪为6万-8万元,基本做到了收入水平与GDP增长的同步;而同期一般企业员工的年收入则为1.5万-1.8万元左右,两者的差距达到了4-5倍。于是,收入差距就引发了当地人报考

公务员的热潮。

  按说,苏州经济高速增长后,可以通过财富再分配让广大市民获益。但实际观察苏州市的财富投入走向后我们发现,经济增长首先让外资企业获得巨大利润,其次是财税收入增幅较快,公务员收入也是水涨船高,另外就是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力度很大。这几方面的获益均与GDP增长幅度相符甚至是超出,但苏州市的居民收入增幅却低于GDP增长。

  而苏州的现象绝不仅仅是偶然现象。看看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情况我们同样会发现,通过税收,中国政府的收入正在以超过GDP两倍的速度增长,已经达到GDP的20%,超过了居民收入和GDP的增长速度。同时数据表明,中国15万亿GDP中,实际上超过10万亿元左右的资源掌握在各级政府手里。而这笔钱,大多都拿来做了各种投资,真正用于提高分配水平的不足一半。

  从1997年到2004年,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了204.7%,而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只增长了82.6%,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仅仅增长了40.5%。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来看,2004年收入提高到19.3%,而支出提高到20.7%,几乎提高了一倍。 

  政府增长的收入除了提高自身运转的开支,最大的投入应该是固定资产投资。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的“显效性”,地方官员为了政绩自然会大量投资于基本建设,这样的增长模式也自然会造成像苏州一样的“国富民穷”现象。

  因此,在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中,有必要把人均收入增长率和GDP增长率并列为考核指标。同时,地方政府在积累财富后,一定要首先考虑通过财富的再分配做到“还富于民”。比如通过包括税收政策在内的各种政策,提高百姓收入水平;政府加大基础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让群众分享到改革的实惠;降低政府财政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的分配比例等等。

  著名思想家加尔布雷斯有一个关于“丰裕社会中的贫困”的论述。他认为,当社会中绝大多数人口已经步入小康,并且消费领域业已进入需求时代,“丰裕社会”就到来了,在这样的“丰裕社会”中更要关注贫困人群问题。

  中国尚未完全进入“丰裕社会”,高增长经济状态下的贫困问题更显得突出和重要。应该说,目前并不是说我们的一些地方政府官员观念落后,而是这些以民为本的理念触及到一些官员的既得利益,由此就遭到了阻力。改革本来应该是利益的再分配,但这些年来,恰恰是利益成了扭曲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种利益扭曲机制的作用下,每一次经济的进步,往往都会演变成为一场掠夺财富利益的饕餮大餐。

  经济先哲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的开篇之句就是:“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但当国民财富再分配被扭曲成既得利益集团的盛宴时,这样的“源泉”还会常流不息吗?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98,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