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民企牵动市场神经 贱卖不应成为唯一出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 09:56 《新财经》 | |||||||||
科龙在残喘,德隆已衰败,虽然尚有重生的希望,但已元气大伤。民企辉煌本不易,事发之后的“贱卖”却成了民企唯一可以选择的“不归路” 文/王晓慧 近期,中国证监会就科龙问题举行内部听证会,顾雏军的命运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前任江西科龙的高管回忆,顾是那种不会给自己留后路的人,在被拘之前没有留下任何安排,无论是公司还是家里。或许顾雏军原本就没有做最坏的打算,他太自信了。 顾雏军曾经这样评价自己:“我做学问,做成科学家;我做企业,做成亿万富翁。”可如今,顾雏军却涉嫌做假账,坐进了牢房,并以虚假出资罪、虚假财务报表罪、挪用资产罪、职务侵占罪等四项罪名被起诉。顾的命运或许已经注定,但问题民企的出路问题,却牵动着无数人敏感的神经。 大厦已倾 贱卖资产 佛家说,“法无定法,非法即法”,即如“理是常理,万古不变”,欲做大事,不能违情背理。 单就实现个人价值来说,顾雏军似乎的确没有错。他想做世界第一,想生产几千万台冰箱,打造一个“冰箱帝国”。中国的企业似乎常是这样,一搞大了就气吞山河,结果往往是兵败如山倒,很难东山再起。而民企似乎更是脆弱,常被“一棒子打死”。 德隆如此。科龙的该名高管表示,“我们又何尝不是哪。只不过和德隆不同的是,德隆有个200亿的大窟窿,而格林柯尔曾经是没有窟窿的,资产卖完至少应该还会富余10个亿以上。而按照如今的卖法,估计就算所有钱都收回来也所剩无几。” 该高管给记者算了笔账,格林柯尔所持科龙的股份,以9亿元卖给了青岛海信。但是剩下的资产,又何尝不是贱卖?江西科龙的厂房土地账面资产是7个亿,现在却要以2个多亿卖掉,比打个对折还便宜;四川长虹以1.45亿元夺得美菱;襄阳轴承的相关股份,也仅作价1.17亿转给天胜轴承集团;亚星客车也要面临拍卖。整个“柯林格尔系”就这么土崩瓦解了。对于这种卖法,这位科龙元老不仅感慨,“当你买一个公司的时候,应该不是看它有多少净资产,而是看公司能怎么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功能没了,公司也就一文不值了。卖净资产是卖不出钱的,如果按照净资产算,科龙员工都散了,别说卖9个亿了,1个亿都恐怕没有人要。本来是一个运转正常、创造价值的公司,变成一个病入膏肓的企业,也只能值这么多钱了。” 解决问题还需大智慧 站在民企的角度,该高管希望政府拿出一种大智慧,救赎民企。在企业出现危机后,国有企业得到的关怀和救助,往往会大得多。民营企业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银行能否和企业,和审查机关坐到一起,商讨如何拯救企业,保证各方面的利益,而不是一味地卡断资金链,将企业扼杀。 2005年7月19日,科龙电器发布公告,其部分资产因合同纠纷,被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查封。公司目前正在接受证监会调查,截至目前尚未形成调查结论,公司不排除存在重大风险因素。事实上,由于担心科龙存在挪用资金的可能,银行和供货商早已限制或停止了贷款和供货。信用危机演化为清偿危机,并由科龙转移到格林柯尔系的其他股票上。 科龙自“5·1”事发到政府接手一直处于停产状态。 中国的民企的确存在很多弊病,但是在做民族品牌方面,民企是最大的主力军,尤其是家电行业。中国必须大力发展民企,否则,一味地强调“国进民退,外进内退”,创造国有品牌或许只能是个神话。 后记 记者截稿时获悉,在3月23日证监会主持召开的科龙电器涉嫌虚假陈述案中公司及有关责任人的行政处罚听证会上,科龙原董事方志国当场对《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和《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中的处罚决定提出异议,认为对自己的处罚决定缺乏依据,并希望证管部门对此处罚决定进行合理解释。证监会方面的回答是:方志国既然担任科龙电器的董事,就应当承担责任和接受相应的处罚。 据记者了解,对方志国的处罚决定为处以警告、罚款10万元和市场禁入10年。而对担任科龙副董事长兼总裁的刘从梦,仅处以警告和罚款20万元,并未涉及市场禁入的内容,这可能也是方志国对处罚决定执有异议的原因之一。本刊将对该事件进行跟踪报道。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