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学习巴菲特年报好榜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 09:49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江磊

  被美国证券投资者誉为股神的巴菲特总是媒体青睐和投资大众关注的对象。近期,闻名遐迩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报已经公之于众。笔者虽自不量力,却也拿巴菲特来说些事儿,谈些体会。

  从1977年起,巴菲特在每年公司年报发表的同时,坚持亲自给股东写信,而且几十年持之以恒,从不间断。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他所发出的一个强烈信息或理念,是使全体股东更能直观地感知到公司管理层对投资者的尊敬与重视,以达到进一步巩固投资者对公司信心的目的。事实表明,巴菲特的做法十分成功: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全体股东对此回应非常正面,心满意足于作为投资者所享受到的这种特有的待遇,每年翘首以待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甚而将之奉为人人必读的“圣经”。于是乎,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从情感上拉近了自己与公司之间的距离。

  重视发展投资者关系,是上市公司提升自身价值及在

资本市场的整体形象,提升对投资者吸引力,扩大投资者基础,建立资本市场对公司长期信任的一项连续而长期的战略发展计划。巴菲特的身体力行证明了重视发展投资者关系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他将维护与投资者的关系,视作为应是公司谋求自身价值最大化的一种主动行为,强调采取与投资者主动沟通,注重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国内上市公司不知从巴菲特独特而又睿智的举措中能否得到些有益的启示?

  当然,巴菲特坚持每年在公司年报发表的同时给股东写信,毕竟只是与投资者沟通联系的一种形式或手段。对于股东来说,信中的内容,才是股东们真正关注的。在巴菲特看来,年报绝不应是公关公司炮制出来的华丽文章加上董事长潇洒签名的一个空洞玩物或应景之作,而应视之为是与投资者沟通的一次良机。难能可贵的是,巴菲特坦诚地与投资者讨论公司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不掩饰公司在重大投资上的损失,并主动检讨自己身为公司董事长在决策中的失误。例如,他将公司近年在涉足衍生业务的累计损失高达4.04亿美元公之于众,并对仅在2005年公司在从事衍生业务发生的税前损失1.04亿美元,责之于己,坦诚自己是“犯下了大错”。他还进一步提醒市场各方以己为戒,警惕衍生市场蕴含的重大危机和面临的潜在风险。

  在国内沪深两地上市的1300多家上市公司中,在年报中能够真实地披露公司所发生的重大经营亏损,以及公司的掌门人能够主动公开自责的情况———倘若有,可能也是寥若晨星。巴菲特勇于负责的度量和自我加压的胸襟,为国内证券公司的掌门人树立了难得的典范。

  巴菲特之所以名声鹊起,成为公众及社会各方所称道的人物,还在于他能够超越自身的利益而主动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他在致股东的信中,对当前美国公司高管薪酬使用期权激励的猫腻给予了毫不留情的揭露和直截了当的批评,对于高管在公司经营没有任何增长情况下利用“正当”手法获得高酬十分愤慨。巴菲特的指责被证明并不是空穴来风。《华尔街日报》的调查证实,确有一些美国高科技公司高管获得期权的时间往往恰好是在公司股价最低之时,之后,公司总会有利好消息推高股价,而高管总会不失时机地对公司给予自己激励的期权进行大规模回购———而这种回购所需的资金却原本是属于股东的———从而让自己赚个钵满盆流。后来,美国证监部门提出要彻底更改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披露的细则,从制度上禁止管理层把股东口袋里的钱转向自己。

  在中国证监会公布实施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规范意见》(试行)推动下,对上市公司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的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在“股权激励时代”,如何在正确实施股权激励的同时防范和杜绝利用股权激励获得不正当的报酬,确保股权激励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是市场各方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巴菲特所揭示的发生在美国企业界的不当行为,应引起有关方面的借鉴和警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