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圣吉:中国人已经准备好面对全球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 15:48 红网-三湘都市报 | |||||||||
“创造不等于创新!创意、发明如果不能变为实际可行的‘商品’,就只能留在图书馆的架子上供人参观。”4月10日上午,一场关于学习与创新的“头脑风暴”在中南大学上演,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对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精彩论断,激起了众多学者、企业家的共鸣。 赚钱不是企业的宗旨
企业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彼得•圣吉表示,在任何一个管理学院,学生学到的都是企业最“原始”的动力:赚钱。“但往往成功的大企业家是不会把赚钱作为目标的。利润对于企业来说,就像氧气之于人。”彼得解释说,对于人来说,没有氧气就无法活下去,对于公司来说,不赚钱也无法活下去。但让组织有激情并非赚钱可以达到。“把赚钱作为企业的宗旨,这是管理界最大的误会。” “企业的价值体现为其存在对社会的意义,要衡量企业的价值,就要看员工是否会为自己在这里工作而自豪、充满激情。”彼得•圣吉说,赚钱其实是一种“特权”。企业必须为社会做出贡献,不管是通过创造新产品、增强社会凝聚力还是其他,才配享有这项特权。在这个做贡献的过程中,企业如果赢利,那么利润就是一个标志,表明做贡献的方式是正确的。 “Made in China”不代表国际化 在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联想集团湘赣区总裁张桂森向彼得•圣吉提问说,“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该如何创新?”彼得表示,创新在中国迈向国际化的路程中,是一个十分重大的议程。即使在西方国家的货架上,摆满了“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标志的产品,也并不表示这些企业就已经真正成为国际性的大公司,我们更需要的是“Created in China”(中国创造)的产品。 彼得认为,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跨文化管理的内涵更加重要。他以中国的TCL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为例说,收购本是好事,却让双方都陷入痛苦。法国人每天只工作7个小时,中方管理人员对这种工作方式很不理解,“这就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法国人的工作习惯、文化观念,从而让管理陷入困境。” 中国文化是世界宝藏 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然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一场龙卷风。这个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也被应用到今天彼得•圣吉的演讲中。 “世界越来越小”,人类今天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彼得•圣吉说,“我在美国购买一样产品,有可能将影响到大洋彼岸人们的产业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我们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仍没有一个国家已经准备好将各自的生命联系在一起了。” 不过,彼得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期待:“‘创新’最早就是源起于中国丰富的文化,未来创新的动力也将更多地来自这片土地。中国人、中国的文化似乎已经准备好面对全球化进程,并对世界做出重要贡献。中国的儒家思想中有很多宝贵的精髓,这将是中国人未来的希望,也是人类社会的巨大宝藏。” 本报记者 肖雯栎 实习生 陈思思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