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要阳光统计更要阳光问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 06:43 中华工商时报

  □李红军

  “让中国统计成为‘阳光统计’是国家统计局的目标,无信誉的统计局将会被曝光。”履任不久的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态度强硬。国家统计局的一系列动作,随着这位新局长的上任,也越发抢人眼球。最近一段时间,除了西藏等少数省区外,国家统计局在上海、湖南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总队都相继挂牌成立。按照国家统一安排,今年一季度
将完成省级调查总队的组建工作;二季度和三季度前,地市级、县级调查队也将组建完成。据悉,各级调查总队为国家统计局的派出机构,既是政府统计调查机构,也是统计执法机构。

  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上任伊始便表现出一种强硬姿态,即坚决根治统计领域的造假问题,可以说,邱局长的这种做法真是抓到了点子上,说他是另一位“个性高官”并不过分。

  去年以来,国家

审计署署长李金华,国家安监局局长李毅中,国家教育部原副部长张保庆等一大批“个性高官”浮出“水面”,他们均在一定的场合下直陈时弊,一些政府高官以个性十足的方式,不约而同地集体出场,频密地被媒体聚焦于公众面前,并以非常个性化的发言成为百姓的关注焦点。而他们的一举一动,不仅彰显着自身的魅力,也深刻影响着各自主管领域的现状和未来。他们的努力,增加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现在,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又要建立“阳光统计”,这种“阳光统计”颇值得百姓期许。

  一个时期以来,统计造假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一句顺口溜“统计,统计,七分估计”便是这种统计造假的真实写照。本来十分严谨的数字在一些地方变成了“泡泡糖”———想“吹”多大就有多大,致使统计注水成了某些官人升迁的重要筹码。数字造假的根源虽然在于一些人的好大喜功,但也与我们没有及时建立一种问责制颇有干系。数字造假之后,造假的干部受不到法律的追究,甚至还会“连连升迁”,这就很容易带来一种“连锁反应”,最后陷入“你假我也假,大家一起假”,这对国家制定政策也好,对

宏观调控也好,都会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这次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洞悉到了统计造假的危害,并且及时提出了“阳光统计”的要求,看来这位“个性高官”又将引发一场统计打假的“风暴”。然而,记者担心的是,仅仅有“阳光统计”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在“阳光统计”之后及时跟进“阳光问责”。过去的情形常常是“雷声大雨点稀”,“审计风暴”也好,“安监风暴”也好,这些“风暴”刮过之后并没有实质性的效果,相关责任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这种“只打雷不下雨”的风暴过后之所以没有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就在于问责制的缺失和不到位。长此以往,人们也就对官场的“潜规则”习以为常———不再拿着责任当回事。

  数字造假的危害不言而喻,统计的严肃性不容亵渎。意识到统计不实的危害性是一种进步,但是,意识到之后并不采取行动,还不是嘴上抹石灰———白说。时代呼唤“阳光统计”的同时,更呼唤“阳光问责”,所谓的“阳光问责”就是对统计造假的人进行公开处理,尤其那些授意数字造假骗取荣誉的人更要进行行政和司法的追究,不能让这些人继续逍遥法外,否则,就是对人民的犯罪。

  “阳光问责”不是喊在嘴上、贴在墙上的口号,而是要有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这就要求我们的纪检监察部门要有一种“守土有责”的意识,对统计造假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对数字统计产生敬畏,从而不敢再拿着数字当游戏。否则,“阳光统计”之后不能及时跟进“阳光问责”,“数字游戏”就会依然大行其道,就会成为另一种社会公害。我们要“阳光统计”,我们更要“阳光问责”!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