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地环境持续恶化 煤老板暴富与百姓遭殃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 15:08 新浪财经 | |||||||||
许贵元 “以破坏环境和后世子孙的饭碗为代价,对煤炭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开发,只能富裕一小部分人,而众多的矿区普通百姓,只能继续品尝拿走了金钱、掠走了资源的‘煤老板’们所留下的苦果,沦为‘矿区难民’。出现这种情况,有‘煤老板’为富不仁的问题,但更主要的是地方政府应该在政绩观和发展观上进行深刻的反思。”这是新出版的《半月谈
凡是看了这篇纪实采访的读者,无不感到触目惊心,令人沉痛而深思! 谁都晓得,山西省是全国著名的煤炭基地,但煤炭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了一对无法掩饰的“对抗矛盾”,尤其是“煤老板”的暴富,以及暴富后的奢华摆阔现象和种种“为富不仁”的行为,随之引起的社会谴责呼声也愈来愈高。在山西,“煤老板”已成为“富翁”的代名词。对于“煤老板”一掷千金的生活,许多人投去羡慕的目光。然而,在“煤老板”越来越奢豪的生活背后,是山西不少地方的环境持续恶化,当地百姓无奈、无助而又无望的生活,与“煤老板”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的老百姓,发现他们虽然脚踩煤矿,但他们从煤炭中得到的却不是名车、豪宅,而是触目惊心的污染。与孝义市相邻的灵石县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煤炭资源县,当地的“煤老板”因团购“悍马”越野车曾轰动全国。但环境破坏也令人发指。正如灵石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南宏对采访的记者说:“县里污染情况太严重了,在我们这里,上午9点能见到太阳就是好的。” 如果你在在县城行走,随处可见宝马、本田等豪华汽车。容忍,无力抗争的妥协已成为事实。当地群众告诉记者“这个地方已不适合人生存了。” 在矿区,记者见到很多“别人吃肉,我们喝点汤就满足”的老百姓。离灵石县县城不远的段纯镇,是前往矿区的必经之地。在段纯镇志家庄村,记者了解到,这里原来约800亩地,现在700亩已被工厂占用。据村民介绍,这些工厂都是高污染的企业。剩下的100亩地,也因受到污染没法种庄稼了。当地群众反映说:“山上的人富了,他们那儿70%的人在挖煤,别看村子不‘光鲜’,但家家都有小车。在我们这里开黑煤窑是暴利,一晚能赚1万元。不让挖,就偷偷挖,往往是深夜12时开工,次日凌晨4时下工,现在‘挖煤’的都是城里有钱有势的人,他们总是往村里跑……村里以前有煤窑的人都挣了大钱,现在都搬到城里去了……”记者在矿区采访时,许多老百姓都知道,“煤老板”挣的钱他们的孙子都花不完。那些赚了大钱的老板们不少人在上海、广州、北京等等大城市买了豪华别墅,举家搬迁,进行“生态移民”;而面对污染如此严重的环境,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普通百姓,能选择的只有忍受和适应。 目前,山西省面临的“贫困分化”现象,已成为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尤其是对未来“矿区难民”由谁来负责?如果地方政府对这样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熟视无睹、束手无策、任期发展下去,或靠简单地靠“行政命令”以富不农,来缩小“贫困差距”,无疑是政府职能的“错位”。只注意发展经济,允许随意乱采乱挖掘的“煤老板”暴富,苦了绝大多数群众,而忽视或牺牲生态环境的做法,是对人民、对历史的犯罪,也是与科学发展观相悖的行为。笔者在这里不客气说,与其说“劝富济贫”,倒不如说是掩饰“政绩观”的“挡箭牌”而已!实施“劝富济贫”的做法,不是长远之计,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坚持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并重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国策”,忘记了这一点就是违背了客观经济发展的规律,其结果只能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惩罚,也会给子孙后代留下不可饶恕的罪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