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说晋商:黄河边上的铁牛 晋商与铁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9日 16:42 经济观察报

  梁小民

  离开运城盐池,我们可以到永济市西15公里处的古蒲州城遗址西门外看黄河边上唐代开元年间的大铁牛。

  这里是古代的蒲津渡。蒲津渡位于蒲坂(今永济市)与朝邑(今陕西省大荔县)的黄河
两岸间,是集渡、关、桥为一处的秦晋要隘,是当时晋地通向长安的必经之路。唐开元十二年(724年),唐玄宗下令,由兵部尚书张说主持重建蒲津渡浮桥,铁牛就是这座浮桥的桥锚。桥锚包括两岸的铁牛、铁人各四尊,铁山各一座,连成一体,作为浮桥的固地铁锚。两边用36根铁栓连接牛腹,用铁索连接,上铺木板成为连接黄河两岸陕晋的浮桥。我们今天看到的坐东向西的铁牛、铁人是在1989年8月发掘出土的。正西方360米处的河对岸还有相对应的铁牛、铁人没有发掘出来。

  在一千多年之后,当我们观看这些铁牛、铁人时,仍为之震惊。这4座铁牛横向面河而卧,每座高1.5米,长3.3米,体阔腰圆,两眼圆睁,角昂然向上,最大者重75吨,最小者重30吨。牛尾后均有横铁轴一根,长2.33米,用于拴连桥索。牛侧各有一铁人作牵引状。这4个人分别代表汉、维、蒙、藏4个民族。这些铁牛、铁人出土时仍然乌黑发亮,没有一丝锈痕。

  面对铁牛,艺术家会为它的造型而惊叹,冶金专家会为唐代的冶金水平而沉思,文学家会联想到当年的张生正是从河南通过这座浮桥来到离这里不远的西厢,才有了那一段浪漫故事。作为晋商之旅,我们关注的当然是铁牛所代表的山西冶铁业与晋商的关系。

  据计算,已出土的铁牛、铁人、铁柱、铁山的用铁量占到当时全国一年生铁产量的1/4。铁当然是就地冶炼的,由此可以推算出当时这一带的产铁量。而且,当年没有大型炼铁炉,而铁牛、铁人的铸造必须不间断浇铸。由此不难想象出当年这一带冶铁发达的状况和悠久的历史,以及在盐之外,铁在晋商的崛起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山西铁矿丰富,有“产铁之地十有八九”之说。而且都是含铁达40%-50%的富矿。中国是在春秋末期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的,这一带也有考古出土的铁器。山西是中国最早生产并使用铁器的地方之一。卓文君的先人卓氏就是在赵冶铁而富,被

秦始皇流放蜀地。在汉武帝之后的相当一段时期,铁和盐一样属于政府专卖。铁与铁器由政府控制生产和销售。据记载,东汉元和(84-86年)时,每年在山西采铁207万斤,可见生铁的冶炼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后唐长兴二年(931年),在官办采铁的基础上,“并许百姓随便铸造”农器烧器,冶铁进入官民并办的时代,这就促进了晋商的发展,早期的晋商进入了铁的贸易。

  山西的官办冶铁在历朝历代都占有重要地位。到明代洪武六年(1373年),全国置冶铁所13处,山西共5处,占38%。同时,今天晋东南的阳城,高平和长治一带民营冶铁相当发达。古代时,阳城和高平属于泽州,长治属于潞州。这一带的铁称为泽潞铁。泽州以生铁为主,潞州以熟铁为主。生铁主要用于铸造,包括官用的炮、钟,也包括民用的锅、台、盆、铧等。熟铁用于打造铁制品,如刀、剪、锄、锹、铁钉等。特别是潞铁打造的钉为南方造船所必需。泽潞之冶铁技术在明代有了很大进步,出现了以分工为基础的手工工场。如“潞之西山之中,有苗氏者,富于铁冶,业之数世矣,多致四方之贾”。苗氏冶铁场所雇用的各种工人达百人之多,其产量大大增加,可以供给军用,也有大量民品,经晋商之手行销国内各地。明代时,北部少数民族常有侵犯,保护边防的生铁主要来自泽潞,在景泰元年(1450年),潞州一次就生产阻敌侵用的铁蒺藜100万只,天顺五年(1461年),陕西总兵一次就要阳城运铁10万斤。在这一时期,泽潞供应军需的铁每年不下五六十万斤。

  当然,促进晋商发展的主要还不是供给政府的用铁,而是铁制民品。泽潞生产的炊用和农用铁器通过晋商运销京城、直隶、山东及辽东等地。明代中期之后,政府开放了与少数民族的边境马市市场。那时内地购买马等牲畜,卖给少数民族的物品中,铁器是重要的物品之一。早期的走西口,就是山西商人走出杀虎口去从事马市交易,铁器是走西口者带的贸易物品。明代之后,广东佛山等地的冶铁业也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被作为中国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之一,但北方用铁仍以泽潞为主。明末,当女真人(满人)占领现在的抚顺时,俘虏了许多汉族商人,其中主要是山西商人。

  进入清代之后,泽潞铁货依然驰名天下。清统一之后,内地人纷纷前往垦荒种地,所需铁制农具,多由泽潞供给。康熙末年,科布多、乌兰古木特里等处可垦之地甚多,但农具不够用,征西将军祁里德上书:“请部行文山西巡抚,速令制造,雇觅驼只,吏其属员带往。”泽潞地区冶铁发达,在完成铁课税额之后的剩余银两剧增。

雍正年间,在潞安府管冶铁税课的道员德明,一年多内剩余银两达5万多两,反被诬为“-削商民”而革职,好事变为了坏事。

  古代贸易建立在资源优势之上。山西南部(包括今天的晋南和晋东南)丰富的铁矿资源和发达的冶铁业成为早期晋商发家的基础。唐代的铁牛展现了山西冶铁业之发达,成为晋商崛起的助推器。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