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世界为中国打工 与你何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9日 15:04 经济观察报

  邹啸鸣 大学教师

  拙文“谁说中国不能为世界打工”的文章在《经济观察报》发表以后,搜狐、天涯等知名网站给予了转载。从读者反应来看,反对者居多。反对的意见中,有网友强烈质疑,凭什么我就那么没有气节,凭什么世界就不能为中国打工?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值得理性分析并作答复。

  事实上,随着改革开放, 中国开始了“为世界打工”的历程,也开启了“世界为中国打工”的历程。这其实完全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不能只强调其中一面。

  主导资源流向的是货币,主导货币流向的是老板,主导老板流向的是利润。工人属于人力资源,在整个利益链条中,处于末端,分享利润的比例太低,人们对此很不满意。这种情绪和“民族主义”结合起来,的确容易产生共振。他们希望工人们能分享利益的大部分,对此,我决不反对。但请切记,结果与愿望无关,而与经济学逻辑相关。

  我们先从生产的角度来看。所谓的“世界为中国打工”,意味着中国的资本投向外国,在外国购买土地、设备和劳动力进行生产。中外资源一结合,便生产商品无数。商品出售以后,所有资源参与收入分配:外国的土地所有者分享地租、提供资本品的厂商分享销售收入、提供贷款的银行分享利息、提供劳动力的外国人分享工资、外国政府分享税收,最后是中国的老板分享利润。在这里,有中国的农民工们什么好处?我没有看到。

  当然,有的劳动力来中国打工了,也属于“世界为中国打工”的一种。比如大学里的外教。他们之所以来中国,不是来学雷锋的,是因为中国的大学能够提供让他 “满意”的工资。他们来中国的机会成本,是放弃在自己国家所能获得的工资。这样的人来的越多,从中国的大学赚取的工资越多,剩下给中国的教师职位就越少。相似的,外国的管理人员来中国打工将挤压中国的管理人员的职位。当然,外国的农民工不会到中国来竞争中国农民工的工作,因为他们在本国所获得的社会保障,足以激励他们放弃这种竞争。

  外国的资本到中国来打工,则与以上有区别,因为资本是调动资源的资源。资本来到中国,将管理技术、管理能力“调动”到了中国,同时,为中国闲置的资源提供了获取收入的机会。其中包括为中国的农民工提供高于农业生产的所能获得的收入水平。

  我们再从消费的角度看。在外国生产的好东西,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青睐,这也属于“世界为中国打工”。要知道,中国消费者是很挑剔的,对于外国生产的商品,要求既好又便宜,否则不会掏钱。这种要求很合理,为此外国生产者必须尽力提高生产效率,他们鼓励创新,设计出新产品满足中国顾客的需求,他们采用“国际采购”的方式降低成本,他们更多地使用机器来替代人力。但是“更便宜”的目标,却未必是他们凭单方面的努力就能达到的,如果人民币太便宜,外国商品仍然会显得很贵,中国的消费者仍然不会买账。

  当然,反对“中国为世界打工”的思维,暗含对“剥削”的反感。这种思维和民族主义结合起来,会使得民族主义的热度上升。但我认为,这种思维自身的逻辑无法自恰。这种思维仇视“外国资本剥削中国农民工”,于是希望倒过来,扬我国威,让中国的资本能够剥削外国的农民工。这种思维如果成立,一定是建立在“世界缺乏人权”的假设之上。而这个假设并不普遍可靠。除非中国的老板们到非洲等人权保护更弱的地方开工厂,否则只能是一厢情愿。即使这种思维能够成立,你自己要受益,前提是你自己拥有足够的资本。否则,那种“剥削”也与你无关。

  因此,结论很清楚:要达到“世界为中国打工”的目的,你就必须知道自己拥有什么产权,从生产方面看,自己到底是拥有资本呢,还是拥有管理能力,或者是拥有创新能力。否则你凭什么在这个激动人心的过程种获取利益呢?还是你仅仅获得一个“高兴”就心满意足了?从消费方面看,在

汇率如此高的情况下,面对那诱人的外货,你要么拥有更多的人民币,要么就指望外币能够便宜下来。否则,“世界为中国打工”的概念中,受益者未必包括中国的穷人。

  缺乏产权和人权作为底蕴的“民族主义”也许足够激动人心,但效果也仅限于激动人心,激动过后,一无所有。真正值得自豪的民族主义,是产权和人权获得了足够保障的民族主义。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