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中石油还欠投资者一个解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9日 15:01 经济观察报

  本报评论员 岳战野

  发生在开县的“3·25”漏气事件以一种震撼的方式登场,但是现在似乎要以一种静悄悄的方式没头没脑地结束。

  毫无疑问,这是中石油最期待的结果。至于内部的处理,似乎将是中石油关起门来
的事情。

  但是我们都会注意到,中石油派赴开县处理事故的最高负责人蒋洁敏的重要身份之一,是中石油股份公司的副董事长。作为香港的上市公司,它的投资者、债权人(银行等)有理由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但是直到 4月6 日,距离开县漏气事故处置指挥部宣布压井成功的第六天,中石油仍然没有发布任何开县漏气事件的事故原因分析,以及是否有人应该承担责任或者哪怕是对该事件的一个笼统总结,当然更无法知道该事件对中石油的资产造成了哪些影响。

  实际上,包括宣布压井成功在内,中石油一直没有参与到公开的信息发布中。事件发生后,在开县城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基本都由地方政府官员主持,谈的也是灾民的转移安置之类的话题,所有的关于漏气的原因分析、压井方案实施等等,都得不到来自中石油的官方消息,更谈不到投资者和债权人关心的资产影响问题。

  中石油曾经以四川石油管理局和西南油气田办公室的名义联合发布了“罗家2号井井下复杂情况处置工作专报信息”,第一期中对事故的过程做了简单的叙述,但是对于外界的疑惑没有帮助。

  众所周知,3年前开县爆发的那场“12·23”井喷夺去了243条当地居民的生命,中石油总经理马富才引咎辞职,一大批中石油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对此次事故的分析,无疑将很有可能再度引发对该公司的质疑,乃至指责——很显然,3 年在同一个地方发生两起特大事故,很难有理由重建公众对它的信任和投资信心。从一个公司躲避风险的角度分析,就不难理解中石油选择这种不主动甚至不参与公开信息发布的原因。

  而且,对事故原因和责任的分析,将毫无疑问地使一部分中石油的员工如坐针毡。例如,早先中石油说对漏气事件做了充分的估计和准备,随后就是两次压井的失败;又比如中石油最初说是在钻磨桥塞的过程中地下套管破裂,而后来又说导致管道破裂的原因是硫化氢腐化了地下的钢管。很显然无论哪种原因,或者两种原因的相互作用,都有极大的可能涉及决策或者操作的失误。在没有人员伤亡,国家相关部门没有明确的表态追究责任的时候,把事故推给地质复杂等不可抗拒的因素,把开县的漏气事件降格,对中石油而言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除去道德层面,我们有强制性的规定要求中石油公开所有的原因吗?当然是有的。

  我们都知道,上市公司有强制性的预警机制,在资产或经营产生比较大的风险的时候,必须公告。

  石油

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是中石油的几大支柱业务之一,而在这一业务中,西南油气田下属的开县气田从储备量和商业利用价值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换句话说,开县的天然气开发,将对中石油在这方面的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开县漏气事件中,我们知道中石油付出了包括事故处置费用、灾民转移安置费用,以及设备的损失等等,但我们不知道中石油是把这口事故井完全封闭,不再使用,还是封闭的是 2118 米泄漏层以下,或者只是对泄漏的地方成功堵漏。这些不同的处置结果,都将对中石油的开发产生巨大的成本和收益差异,作为投资者,公众有足够的理由了解公司资产存在的风险变化。

  在“12·23”的事故中,对亡灵的祭奠使我们忽略了对上市公司经营能力的追问。而在当前,在以一年1200多亿元的净利润冠绝亚洲的光环下,这家

世界500强中排名位居前50的中国著名公司,是否愿意公开县事件造成的财产损失和预期风险的详情,将是对这家公司的一个巨大考验。

  如果投资者在报告里看不到开县漏气事件对于公司业绩的影响,则他们将有足够的理由怀疑1200多亿利润的含金量,更关键的是,对于一家不愿意无保留地披露信息的公司,市场同样有足够的规则阻止其参与交易。为此,投资者正在等待中石油的一个完整解释。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