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和未来发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8日 10:49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记者 黄丽珠 编者按 2005年2月,招商银行、金融时报社和深圳银行同业公会共同发起并在深圳举办了“中国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制度研讨会”。这是国内银行界首次召开类似的研讨,引起国内经济金融界的广泛关注。与会代表的精彩演讲和独到见解,在境内外同业中引起强烈反响。为了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制度建设,充分发挥首席经济学家的社会影响 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需要长期跟踪,在这方面银行业的首席经济学家和专业研究人员具有很强的优势,水平也很高。“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年度论坛,展示出金融机构的研究实力和对市场的影响力。在此次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经济金融界的多位首席经济学家和银行家通过对世界经济、中国经济金融运行走势分析,提出了对“十一五”时期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经济政策走势的展望;人民币汇率走势和利率改革前景的展望,以及2006年中国金融市场与银行业发展趋向等独到的见解,专家们的真知灼见对银行业的变革转型和未来发展必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世界经济运行走势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影响 花旗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认为,2006年是世界经济的一个转折年,除了经济增长势头与货币政策的转折之外,影响汇率的几方面因素在今年发生变化也会导致转折点的出现。中国经济也将迎来一个转型期,为此,需要解决几个平衡问题:一是投资和消费之间的平衡;二是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之间的平衡;三是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平衡;四是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黄益平预测中国经济今年增速约为8.7%,经济增长的势头不会出现明显的逆转,但是有所放缓是可能的。观察今年的宏观经济,有五方面的因素值得关注:第一,投资规模能不能得到控制;第二,银行坏账会不会出现明显反弹;第三,劳动力市场的走势;第四,通货膨胀;第五,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中国的改革本身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面临很多的困难,所以决策者一定会很谨慎。今后一段时间人民币会升值,但是大幅度升值的可能性比较小,估计是5%。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从消费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在短期和中长期增长的情况。哈继铭认为,中国经济存在两大失衡: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分别表现为投资率过高、外贸顺差偏大,根本原因是储蓄率过高。解决失衡最好的办法就是拉动消费,这是一石二鸟的做法。中国居民消费近年来的增长速度比许多人想象的高,远远超过其他世界前十大消费国的同期表现。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表明,近二十年来居民消费/GDP比例的下降是收入上升、人口结构的变化和投资高速增长的结果。也就是说,因为投资的增长远比消费和经济增速快,才导致消费占GDP的比重相对下降。而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普查结果也说明,我国居民的真实消费率远比此前公布的数字要高。根据近十年来各国消费增长的状况和修订后中国的消费量及增速,保守的估计中国会在5~7年内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居民消费国,而在13~16年内取代日本成为第二大居民消费国。 中信嘉华银行中国业务首席策略师廖群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表了他的见解,并重点就香港经济谈了他的看法。香港2004年经济增速8.2%,后来调整为8.6%;去年是7.3%,作为成熟经济体这种发展势头已经很不容易了。至于今后,因为香港是高度的对外依赖型经济,所以判断香港经济,首先要看外部环境。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经济,中国经济依然可以保持9%以上的增长,而且消费相对于投资增长的不平衡状况会有所改善,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可能也会有所改善,这都是对香港经济的明显支持。而且更重要的是,来自内地的利好因素,或者叫支援性因素、支持因素会进一步体现,比如社保基金可以投资海外,更多国内企业到香港上市,还有内地居民到香港旅游的不断增加,等等。对香港经济最大的挑战同样来自内地的竞争,具体体现在:贸易方面,分流在进一步加强,中国的进出口以前一半经过香港,现在只有24%;投资方面,海外投资进一步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其他省市移动;企业竞争力方面,如何保持竞争力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中国银行业发展趋向和风险管控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谈了全能银行应如何控制风险的问题。马骏认为,首先,混业经营不一定带来高风险。由于混业经营使不同的业务在经济周期内的波动性不一样,这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其次,交叉销售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成本。第三,在全能银行的结构下面,可以比较容易优化业务结构。最后,是关于风险管理。防止综合化经营带来的风险,可以设置防火墙,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公司和投资银行必须要有独立的管理层,而且要有一套比较有效的实时风控系统。目前,德意志银行已经基本上可以每天把全球任何一家分行暴露的90%的风险在一天之内反映到总部的风控中心。这是中国推进综合化经营可以借鉴的一些经验。 中国银行(香港)发展规划部副总经理宋运肇认为,把中国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和中国自身的结构特点结合起来,中国经济的一些风险问题就更值得关注。其中之一就是金融体系的风险承受能力。中国的银行业,除了自身经营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问题,以及开放后面对的外资竞争问题外,过度投资等宏观经济风险也始终与它密切相关。这方面最突出的是国内融资集中于银行体系,房地产投资最明显。 国内融资结构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市场发展的严重滞后,尤其是股市近年几乎丧失了融资功能,结果一方面融资只能依赖于银行,一方面社会的投资渠道过窄,大量资金以储蓄沉淀在银行,使银行不得不积极地放贷。也就是说,在投资膨胀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上,银行既成了重要的推动者,又是风险的最大承担者。因此,加快改革,切实提升银行的经营能力和重建股市信心,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所在。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詹向阳博士就金融产业链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詹向阳认为,20多年来金融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始终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好,那就是金融产业布局问题。我们在大力发展金融机构的同时,没有实施必要的金融产业政策,这样形成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机构同构化问题严重。无论是大小银行它的经营范围和市场定位都一样,都存在着对大项目、大企业、城市工商业的偏好。在我国银行存在着对大企业、大工商业和城市工商业的金融项目的过度竞争,而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农村社区的金融服务却严重短缺。詹向阳建议,应制定明确的金融产业政策,引导金融机构进行分层次的金融服务,解决目前金融机构同构性的问题,创造一个多元化满足多层次要求的服务体系。 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连平教授认为,商业银行在热点转换下机会隐忧同在,为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商业银行要强化系统创新的能力。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和直接融资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银行的信贷需求;存款业务将受到来自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和养老金制度改革等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同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可能使银行面临新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为此,商业银行强化系统创新成为必然:1、创新经营模式,积极争取综合经营的试点,研究加强风险管理和实施投资并购的方案,朝着金融控股公司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协同服务能力。2、创新内部运作机制。实现从“部门银行”到“流程银行”的转变。3、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推动知识密集型的投资银行、资金交易等业务的长足发展。4、创新技术管理模式,促进技术密集型业务的发展。 中国光大银行发展研究部总经理王廷科就多元化经营对商业银行的挑战谈了他的看法。在中国目前条件下,综合化和多元化经营是一项长期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从零售业务发展来看,许多银行尚未建立起先进的零售业务运营平台和技术密集型的发展模式,个人资产业务仍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用对公业务思维方式发展对私业务的倾向比较明显;从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来看,如果不能适当地进行风险管理和信用风险定价,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信用损失;从中间业务发展来看,资本市场发展的缓慢和操作风险的增加,也使这些业务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有意义的收入贡献;就长期而言,来自基金管理和保险的收益有助于降低风险和改善盈利能力,但事实上业务多元化确实会带来更加复杂和多元化的风险因素,这也需要商业银行建立更加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和交叉销售的能力;汇率改革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国际业务面临新的变数,这将考验银行的外汇风险应对能力。 上海银行董事会办公室主任韩文亮就致力于科学发展观同上海银行的战略管理相结合的上海银行五大发展战略与与会者进行了交流。上海银行的五大发展战略包括:1、资本先导战略。资本管理是上海银行战略管理的首要问题,通过导入经济资本理念,形成风险资本约束和管理机制,为长期稳健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差异化竞争战略。差异化竞争战略的实质在于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明确市场定位、追求经营特色赢得竞争优势,规避主流业务上的同质性竞争。3、区位优势战略。作为第一家跨省市设立分行的城市商业银行,上海银行要利用地缘优势,在上海及周边长三角地区进行密集性经营,提供更适合市场需求的金融服务,赢得竞争优势。4、服务强化战略。上海银行的战略重点之一就是通过强化金融服务来深入、全面地挖掘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各种功能,推动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转型。5、成本领先战略。就是追求以经济成本、业务成本、管理成本的领先在与同业的竞争中赢得优势。 ◇密切关注近期利率政策的变化 中国银河证券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提出,应密切关注近期利率政策的变化。左小蕾认为,中国经济的现状是通胀压力明显大于通缩。而推动CPI呈上涨趋势的因素很多。包括:能源价格体制改革的因素、劳动力价格因素、消费增长的价格推动因素、投资增长的价格拉动因素等。今后五年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头戏,一不注意,农村建设就有制造新一轮过度投资的风险。投资的增长也会对上游行业的原材料价格产生拉动效应。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加快,在利率的敏感度大大提升的情况下,调整利率对控制投资扩张,价格上涨和控制通胀水平在一个合理范围可能比公开市场操作有更直接效应。调整利率,可以减少银行的货币在经济中的循环,适当控制银行流动性。如果第一季度,特别是第二季度的经济数据,由于“十一五”规划第一年的开局之年的影响,显示通货膨胀的趋势加大,市场应该特别关注利率的变化,特别是人民币利率与美元利率之间3%的差异也给利率留下了调整的空间。 (招商银行研究部高宇辉参与此次报道)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