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要着力于培育核心竞争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 09:49 东方早报

  早报特约评论员 木乔

  在“十一五”的第一个春天,各方面期盼已久的文化体制深化改革,随着3月28至30日召开有关工作会议,终于全面启动。中央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如果说,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是延续与发展文化,那么抓好经营性文化产业,就是在深化改革中创新与再造文化。

  全面理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精神,我们不难看到,中央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行了科学区分,并明确提出要做到“两手抓、两加强”,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这就为经营性文化产业开辟了广阔发展前景,有利于相关业者,有针对性地根据公众需求和文化产业的独特性,着力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是知识的传播、智慧的创造、身心的娱乐、思想的升华。相关研究表明,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音像、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旅游、教育等,算是文化产业的主体或核心行业;传统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摄影、舞蹈、电影电视创作、工业与建筑设计、艺术博览场馆、

图书馆等,是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交叉部分。

  如此门类众多的文化产业,自然各有其具体发展规律。而综合来看,大力发展经营

性文化产业,关键是要培育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有知名品牌、有自主
知识产权
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当然,其目标指向必须是符合公众需求,有明确市场开发前景。

  从全球经验来看,越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其经营性文化产业往往极具竞争力。好莱坞的电影、日本的动漫、韩国的影视等,既是其主要文化企业的标志性内容,更是支撑这些国家文化产业全球称雄的核心竞争优势所在。研究并借鉴它们的成功,可以给中国方兴未艾的经营性文化产业和相关文化企业以重要启示。

  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文化企业的生命线。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文化也许是无国界的,任何优秀文化或文化产品,都应当成为全球的共同财富。然而,在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时,我们必须充分强调文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这与科技产业和高科技企业培育创新优势是同一个道理,不同文化之间必要的借鉴与融合是必要的,但其主体和基础始终是持续的自主创新。

  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文化企业,自然有足够底气培育其文化品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比较表面化地理解一些西方文化企业的运作规律,单纯强调要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热衷于打造各类“大片”或鸿篇巨制,以为这样就可以迅速培育出世界知名的文化品牌。事实证明,知名品牌,特别是知名文化品牌的培育,财力大小只是一个必要条件,关键还是要基于文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要看它能否根据公众需求和文化市场现实,有效组织经营。

  有了上述两点,文化企业才可能运用必要的法律手段,保护其自主知识产权。客观地说,在这方面我们的制度性欠缺还不少,充斥于全国各地、屡禁不止的盗版影视歌曲光盘,就是最明显的反面例证。这就提醒我们,在要求文化企业强化自主知识产权意识的同时,我们更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切实执行具体法规,否则,文化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不可能得到有效保护,整个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也不可能真正实现。

  令人欣慰的是,在与西方强势文化产业交流、碰撞过程中,一部分中国文化企业在迅速成长,一些知名文化品牌开始崭露头角,不仅成为国内文化市场的重要产品,同时也作为中国新兴的知名文化品牌,不断走向世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营业绩。

  这充分说明,只要尊重公众与市场需求,根据文化产业的发展特性,着力培育文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切实保护文化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我们的经营性文化产业,完全可以在文化体制深化改革过程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